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硕鼠原文及翻译注音(硕鼠)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十,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硕鼠原文及翻译注音,硕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诗经·硕鼠》:nbsp;...

大家好,我是小十,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硕鼠原文及翻译注音,硕鼠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诗经·硕鼠》:nbsp;nbsp;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

2、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

3、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4、④nbsp;nbsp;nbsp;硕鼠硕鼠,nbsp;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5、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6、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7、⑥nbsp;nbsp;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8、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9、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⑧[编辑本段]【注释】nbsp;nbsp;nbsp;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10、nbsp;nbsp;nbsp;②贯:侍奉也。

11、nbsp;“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

12、三岁言其久,汝,指统治者。

13、nbsp;nbsp;③“逝”读为nbsp;誓。

14、“去汝”言离去。

15、nbsp;nbsp;④“爰”犹乃。

16、“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17、nbsp;nbsp;nbsp;⑤德:惠也。

18、nbsp;nbsp;nbsp;⑥“直”就是值。

19、“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20、nbsp;nbsp;⑦劳:慰问。

21、nbsp;nbsp;nbsp;⑧“之”犹其。

22、“永号”犹长欢。

23、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nbsp;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编辑本段]【现代译文】nbsp;nbsp;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

24、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

25、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nbsp;nbsp;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拚死拚活谁感激。

26、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

27、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nbsp;nbsp;nbsp;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

28、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

29、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编辑本段]【赏析】nbsp;nbsp;《硕鼠》是魏国的民歌,据《毛诗序》说:“硕鼠,刺重敛也。

30、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

31、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

32、”朱熹《诗集传》:“民困于贪残之政,故托言大鼠害己而去之也。

33、”两说均可供理解主题时参考。

34、它和《伐檀》一样,都是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

35、所不同的是,《伐檀》责问剥削者用的是直呼其名的方式,《硕鼠》则用比喻以刺其政。

36、但《硕鼠》比《伐檀》的斗争性更强。

37、《伐檀》只有愤怒,没有反抗,而《硕鼠》则不但有愤怒,且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奴隶们在不堪忍受奴隶主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准备远走逃亡。

38、奴隶制社会后期,大量的奴隶逃亡,曾是促使奴隶制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39、更为可贵的是,《硕鼠》提出了建立“乐土”“乐国”的美好理想,试图寻找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社会,这虽然在当时根本不存在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但毕竟比《伐檀》单纯的指责前进了一大步,标明奴隶们在长期的反抗斗争中,已逐步清醒了阶级意识,开始有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和对未来社会的合理设想,可以看作是早期的“乌托邦”思想的萌芽。

40、nbsp;nbsp;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41、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

42、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

43、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没有丝毫的同情和怜悯,残忍无情,得寸进尺,剥削的程度愈来愈强。

44、“贯”,侍奉。

45、汝,指奴隶主。

46、“三岁”言其时间之长久,并非确指。

47、“莫我肯顾”,一点也不肯感念我们。

48、从“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国”到“乐郊”,则集中表现了奴隶们对自由和幸福的向往,他们幻想着能找到一块理想的国土,摆脱奴隶主的压榨和剥削。

49、“逝”,同誓,表示坚决之意。

50、“适”,到也。

51、“爰得我所”,犹言“乃得到了我们安居的处所”。

52、“直”与“所”意同。

53、全诗最后说,在这块幸福的国土上,“谁之永号”,谁还会再过啼饥号寒的生活呢?人人平等,人人幸福,再也不用哀伤叹息地过日子了。

54、很有点象后世的《桃花源记》所设想的蓝图。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