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要闻/ 正文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的故事 因荷而得藕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的故事,因荷而得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因荷...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的故事,因荷而得藕,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是一副对联。

2、明朝有个神童程敏政 ,10 岁的时候,就远近闻名了。安徽巡抚罗绮把他推荐给朝廷。大学士李贤很器重他,并且想招他为女婿。一天,李贤请程敏政到家中吃饭。吃到中间儿,李贤指着桌子的藕片,试探着问了一句: 因荷而得藕?

3、这是一个由谐音而变成双关的出句。表面意思是,因为有了荷花才得以生成藕。而“荷”与“何”谐音,“藕”与“偶”(配偶)谐音,这就产生了另一种意思:你要凭着什么来为自己娶个好妻子呢?程敏政从话里听出李贤挺喜欢自己,并且早知道学士的女儿十分漂亮、聪明和贤惠,就大胆地用对句表示了自己的倾慕之情: 有杏不须梅。

4、也来个谐音双关。看起来是说,有了甜杏就不再需要酸梅了,这本身也是一种比喻:有您家女儿这“ 甜杏”,谁还找别人家“酸梅”呢?他更深一层意思是 :我三生有幸(杏),被您老人家看中了 ,还得到未来岳丈的亲自关照 ,就不需要媒(梅)人了。李贤见他聪明过人,喜欢得不得了,后来,果真把女儿许给了他。很简单,这是个对联。

5、说的是因为什么而得偶然的良缘,如果有幸不需要说媒。

6、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7、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