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分隔理论的结论 六度分隔理论
大家好,我是小典,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六度分隔理论的结论,六度分隔理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ing:SN)”是指个人之间的关系络。
2、据一些不系统的分析,社会网络(或称为社会性网络)的理论基础源于六度分隔理论和150法则。
3、 六度分隔理论
4、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5、 六度分隔理论
6、 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于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1967年,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7、Stanley Milgram(1933-1984)想要描绘一个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连系网。做过一次连锁信实验,结果发现了“六度分隔”现象。简单地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8、 “六度分隔”说明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若纽带”,但是却发挥着非常强大的作用。有很多人在找工作时会体会到这种弱纽带的效果。通过弱纽带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非常“相近”。
9、Jon Kleinberg 把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可以评估的数学模型,并发表在自己的论文“The Small-World Phenomenon”中。我们经常在与新朋友碰面的时候说“世界真小”,因为往往可能大家有共同认识的人。Jon的研究实证了这个观点。
10、 曾经“六度分隔”理论只能作为理论而存在。但是,互联网使一切成为现实。六度理论的发展,使得构建于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络之上的应用软件越来越人性化、社会化。软件的社会化,即在功能上能够反映和促进真实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交往活动的形成,使得人的活动与软件的功能融为一体。六度理论的发现和社会性软件的发展向人们表明:社会性软件所构建的“弱链接”,正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1、150法则(Rule Of 150)
12、从欧洲发源的“赫特兄弟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民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在维持民风上发挥了
13、重要作用。有趣的是,他们有一个不成文的严格规定:每当聚居人数超过150人的规模,他们就把它变成两个,再各自发展。
14、 “把人群控制在150人以下似乎是管理人群的一个最佳和最有效的方式。”
15、 150法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比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sim卡只能保存150个手机号,微软推出的聊天工具“MSN”(也是一种SS)只能是一个MSN对应150个联系人。
16、 150成为我们普遍公认的“我们可以与之保持社交关系的人数的最大值。”无论你曾经认识多
17、少人,或者通过一种社会性网络服务与多少人建立了弱链接,那些强链接仍然在此次此刻符合
18、150法则。这也符合“二八”法则[3],即80%的社会活动可能被150个强链接所占有。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