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居的特点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客家民居的特点)
大家好,我是小十,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客家民居的特点是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客家民居的特点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结构特点“厅屋组合式”民居最简单的组合单元是:“四扇三间”,也称“三间过”,即一明二暗的三间房。
2、明间为厅,次间为室,厨房、牲舍、厕所等一般傍房搭建或另建,这是赣南最普遍的民居。
3、稍富有者一般是前后两栋,每栋三间或五间,之间隔一横向天井,并通过腋廊将前后两栋连在一起。
4、两栋屋的明间便成了前厅(门厅)和后厅(上厅),前后厅也合称“正厅”。
5、前厅次间为厢房,后厅次间为正房。
6、这样便构成了一幢封闭式的由两个单元组合成的“正屋”,通称“两堂式”,俗称“上三下三”、“上五下五”。
7、在此基础上,如果以后需要扩大规模的,便在正屋两侧扩建“横屋”。
8、横屋的进深与正屋等齐或前部凸出两间,平面成倒“凹”字形。
9、正屋与横屋间留一通衢,称“巷”或“塞口”,闽粤称“横坪”。
10、通衢前后对开小门,巷中相应留竖向天井,以采光排水。
11、横屋各房间门均朝巷道开。
12、正屋从腋廊处开门通往巷。
13、这样便以正屋的正厅为中轴线,加上两侧的巷和横屋,构成了一幢通称为“两堂两横”式房屋。
14、这种民居还需要扩建的话,便可在横屋外侧对称继续增加类似的巷和横屋,这可相应称两堂四横、六横……也可在正屋之前隔以天井、腋廊,再建一栋三间或五间式正屋,使原来的前栋和前厅变为中栋和中厅,而后建的这栋则称为前栋和前厅,同时再将两侧的巷和横屋向前推齐。
15、这种由三栋正屋和两排横屋组成的房屋,便称“三堂两横”式。
16、这是此类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
17、随着宗族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三堂两横式还可扩建为“三堂四横”、“三堂六横”等等,直至发展为民间所说的“九井十八厅”或“九厅十八井”这样的大屋场。
18、“九井十八厅”或“九厅十八井”虽说法不一,但从规模上说,都是进深和面阔方面的拓展,是赣南客家人建房追求的最高境界。
19、由于赣南处丘陵地带,地广人稀,商业不发达,“虽无冻馁之苦,亦鲜巨室之家”,所以,民居一般采用土木结构。
20、土木结构,又可分为土砖(土坯)和夯土木结构,其中夯土结构民居南部又多于北部。
21、砖木结构的民居一般见于富裕之家的住宅或祠庙建筑。
22、传统的砖木结构民居,一般是青砖灰瓦,清水墙面(过去赣南不烧制红砖)。
23、其中又以北部的砖房多于南部。
24、无论砖石墙还是生土墙皆承重。
25、柱的使用不广,主要用于厅内,因这种民居的厅是敞厅(后厅无前椽墙,前厅无后椽墙),且一般不设楼层,一些空间大的正厅或有门廊的厅为了支撑挑椽和天花,便在减了椽墙的位置上设两根椽柱。
26、一般两堂两横式以上的民居,屋前往往有因取土做砖而形成的水塘和禾坪。
27、这水塘、禾坪既是居民洗涤、晾晒物件的场所,又自然成了其继续朝前发展的势力范围。
28、以两堂或三堂两横式房屋为基本单位组合,向前后左右不断扩建,可达数十百间,乃至形成一村一姓的大屋场。
29、至今,赣南各地尚存不少古村落,就是这种民居的典型代表。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