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旬老太也能种好地 全程托管创新高龄农耕
74岁的史胜彩老人拥有6亩耕地,她选择了一种特别的耕作方式——托管服务。相较于传统出租,托管让她的每亩地每年多出200元收益,总共增收1000多元。这种方式如何运作?史胜彩透露,她依赖于一个由多种服务主体构成的网络,包括专业服务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及邻里互助,甚至还有收粮经纪人,他们共同承担起农田管理的各项职责。
具体到每个环节:播种时节,她会找经验丰富的赵进强操作现代化的播种机;灌溉则依靠邻居杨保存等人的帮助;杀虫除草作业,则由同村赵京义的家庭农场利用无人机高效完成;至于收获,跨区作业的农机手随时待命,快速完成收割,之后粮食直接被经纪人收购。每一环都显示出高度的专业化与协作精神。
史胜彩详细算了笔账,托管模式下的成本控制得当,包括灌溉、施肥、机械作业等,每亩总成本约1200元,而两季作物带来的总收入可达15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后,每亩净赚1300元,明显优于当地每亩1100元的土地流转收入。对此,她表示,只要身体允许,就会继续亲自参与这种既轻松又能增加收入的种地方式。
这种托管模式不仅使小农户如史胜彩受益,也促进了整个服务链上各参与方的共赢。像提供浇水服务的杨保存,或是使用无人机作业的赵京义,都能从中获得可观的收入,进一步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活力与可持续性。
随着时间推移,农业服务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专业化,从早期的单一环节托管到如今全面覆盖,技术与设备的迭代升级,如新型播种机、无人机的引入,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保险政策的完善,也为小农户提供了坚实的后盾,确保了农业生产的安全与稳定。
综观全局,史胜彩的故事是现代农业服务创新与传统小农户需求有效结合的生动例证,展现了技术进步、社区合作与政策支持如何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让种地变得更轻松、更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