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中药材年内涨价超120% 产新上市促价格回调
中药材市场在经历了多次涨价潮后,自8月起迎来了价格的持续下滑。据康美中药网监测数据显示,截至8月16日的一周内,中药材价格日指数降至2196.0点,与前一周相比下降了0.60%。这波降价趋势与秋季新药材的陆续上市及市场对产量兑现的期待有关,同时也反映了之前涨价品种的价格回调。
尽管夏季通常是中药材市场的淡季,但今年的涨价现象并未减弱,直至7月份安徽亳州和河北安国等地官方介入,严厉查处哄抬价格的行为,进入8月后,市场价格才开始回落。康美中药网的记录显示,虽然涨跌品种数量变化不大,但下跌品种的跌幅加深,上涨品种则仅呈现小范围波动。例如,香薷、金莲花等品种价格显著下跌,而防己、公丁香等少数品种价格略有上升。
业内专家分析,当前中药材价格回调,既源于新一季药材的大量上市导致的供需调整,也与市场对前期过度涨价的自我修正有关。部分品种因去年高价刺激导致种植面积激增,新货涌入市场促使价格下调。此外,资本炒作行为的减少和地方政府对价格操纵的严格监管也是重要因素。
面对中药材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专家呼吁国家层面能出台相关政策调控,如联合采购和动态价格监测,以缓解因原料囤积和投机炒作引发的价格波动。
中药材涨价对下游产业产生了连锁反应,如天然牛黄价格的上涨带动了相关产品价格上调,多家中药企业如同仁堂、佛慈制药等纷纷宣布产品涨价。同时,成本上升给中药制造企业的经营带来压力,促使企业探索多元化采购、成本控制、智能制造等策略以应对。
对于未来,行业专家贾海彬建议,企业应加强生产和原料储备的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定量合理安排生产,并建立关键药材的储备机制,利用国家补贴进行周期性储备,以平抑市场波动,避免产大于销的盲目生产。同时,他也强调了在药材低价时收购储备、高价时投放市场,以此作为稳定价格的有效手段。
综上,中药材市场的波动性调整正促使产业链各环节探索更加规范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以应对价格变动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