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小行股权拍卖或白热化 流拍频现的背后原因
近期,京东资产交易平台上出现了一则股权拍卖信息,显示济宁银行2.77%的股权在8月12日至13日期间进行了公开拍卖,起拍价设定为1.63亿元。遗憾的是,该股权最终未能成交,原因在于没有买家参与出价。
这次拍卖涉及的股权份额为79114923股,持有者为黄淮海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拍卖行为由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执行。值得注意的是,此股权拍卖早前曾在5月7日遭遇暂缓,缘由是被执行人请求并承诺在6月21日前完成还款,但最终未履行约定。
济宁银行的历史可追溯至济宁市商业银行,2009年更名后持续发展。截至2023年底,该银行已在多地设立7家分行及众多营业网点,总数达到105家。同年财务报告显示,济宁银行实现了良好的业绩增长,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1.20%和13.33%,分别达到110.97亿元和11.35亿元。
资产规模方面,济宁银行同样表现稳健,2023年终总资产达2035.17亿元,同比增长20.05%。同时,存款余额与贷款余额均有显著增长,不良贷款率降低,拨备覆盖率和资本充足率均有提升,显示出其较强的财务健康度和风险抵御能力。
然而,类似济宁银行股权流拍的情况并非个例,年内多家中小型银行,尤其是农商行和村镇银行的股权拍卖频繁遭遇冷遇,甚至不乏以象征性低价起拍仍无人问津的现象。例如,杭州联合银行的大额股权在8月5日的拍卖中同样因无买家出价而流拍。此外,长安银行即将迎来的两笔股权拍卖也值得关注,分别于8月19日和22日进行,起拍总价超过3亿元。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中小银行股权频现流拍现象,折射出市场对于这类资产价值评估较为谨慎,背后可能隐藏着对银行规模、发展前景以及经营状态的担忧,导致整体投资兴趣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