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资讯/ 正文

去年投AI,今年投简历:投资热潮渐冷静

导读 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情似乎正在降温,不再像预期那样炽热。尽管AI被视为推动未来的关键力量,但实际上,很多创业项目并未触及市场的真正需...

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情似乎正在降温,不再像预期那样炽热。尽管AI被视为推动未来的关键力量,但实际上,很多创业项目并未触及市场的真正需求,导致资金与项目匹配失衡。投资者正变得更审慎,仔细权衡AI项目的市场潜力及其实用价值。在此背景下,那些具有技术壁垒和广泛应用前景的大模型项目,更容易吸引资本的关注。

然而,即使是这些受青睐的项目,也需面对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高昂的研发开支,以及商业化的落地难题。

AI投资的前景引人深思。有专注AI领域的投资人表示,当前AI创业项目看似供过于求。项目往往先构建平台再寻资金和定位,这让投资人难以评判其盈利模式和市场潜力。资金层面,虽然美元基金对AI项目兴趣浓厚,但其自身融资也面临困境,限制了对AI等高风险领域的投入。同时,偏好低风险的人民币基金更倾向已获市场验证的项目。

自动驾驶,一度被誉为AI最具潜力的应用,却因技术、政策、市场宣传等多重因素,其商业化进程缓慢,影响了投资热情。

AI在多领域虽有创新尝试,但许多深耕硬科技的投资人认为,至今仍未见重大突破性创新,强调AI应用需能实质提升效率而非流于表面。

资金流向呈现两极分化:大模型项目资金相对充裕,而面向特定场景的AI项目融资困难,主因在于未能有效解决问题。反之,能切实满足需求的项目,如作文自动批改、AI陪诊服务等,更受投资者欢迎。

那些依赖信息不对称、仅做概念包装或简单技术叠加的项目,融资前景黯淡。具有技术壁垒、经过实践检验的项目更可能获得资金。如新加坡一博士团队的AI协同办公项目,凭借技术实力和明确的市场定位获得个人投资者支持。

AI领域的关注源于其在多场景应用的潜力,但对长期从业者而言,这并非新鲜增长点。因此,投资者在评估项目时更加务实,关注团队背景、行业经验,并在投资上趋于保守,优先保证研发需求,待项目进展后再追加投资。

尽管如此,大模型仍是资本追逐的焦点,多家AI独角兽如智谱AI、百川智能等,依托大模型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生成等领域推出创新应用。这些公司通常拥有来自顶级学府或企业的创始人团队,具备深厚的研究与实践底蕴,且常采用开源合作模式促进技术共享。

然而,即便受到追捧,AI独角兽们仍需应对技术快速迭代的挑战、高额研发成本,以及技术商业化的复杂性。此外,数据隐私与合规也成为不容忽视的风险点。

2023年的数据显示,尽管整体市场趋冷,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情况依然活跃,但融资事件数与总额较前一年有所下降,反映出市场的冷静态度。

总之,AI投资领域正处在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期,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项目的技术成熟度、市场需求、商业模式、合规性等多方面因素,以实现稳健的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