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资讯/ 正文

催收与失信:两种赌未来的年轻人

导读 催收与失信:两种赌未来的年轻人截至5月,全国范围内未履行法院判决的债务人约有836万人,这一群体成为了催收行业工作列表上的一个个记录。...

催收与失信:两种赌未来的年轻人

截至5月,全国范围内未履行法院判决的债务人约有836万人,这一群体成为了催收行业工作列表上的一个个记录。催收员张宇在这一行坚持了半年,相较于许多快速流失的同行,他的坚持显得较为持久。一些新入职的催收员可能仅停留数天便匆匆离场,行业内的人员流动频繁。催收职业吸引人的往往是其宣传的高薪酬,而促使人们离开的原因则各有不同,有的是因为道德压力,有的则是担心触碰法律边界。催收与失信:两种赌未来的年轻人!

中国的催收行业自2003年起逐步形成,历经二十多年发展,已成长为一个拥有数千家公司、数十万从业者的庞大领域,每年帮助金融机构挽回的逾期贷款金额达到千亿级别。但与此同时,暴力催收事件频发,导致社会对催收行业的观感不佳。近年来,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催收员的工作方式正面临改变。

2023年6月,多家银行公开招募催收员,这一举动背后反映的是逾期贷款规模的上升趋势。尽管欠债人数增加,催收员的境遇却日益艰难,最终四位曾经的催收员选择退出这个行业。

催收员张宇在26岁时踏入这一行,原本期待高收入,却很快发现工作不仅压力巨大,还需要在道德边缘游走。催收工作中,话术模板化,语气需强硬,甚至偶尔需要采用心理战术和言语施压,以促使债务人还款。高薪伴随着高强度的工作,每日需拨打数百个电话,业绩压力迫使催收员不得不在合规与业绩间寻求平衡。

另一位资深催收员许沐阳则有着一套自己的策略,他在业绩与违规之间权衡,认为在某些情况下,适度的违规操作能够带来更高的回款率。然而,随着行业监管的收紧,催收员的工作时长和催收手段都受到了更多限制,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难度。

催收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消费信贷的普及紧密相关,但同时也暴露出信用意识薄弱的问题。国家对于非法和暴力催收的打击,以及对债务人权益保护措施的加强,使得催收员必须更加谨慎行事。即便如此,面对持续存在的逾期贷款问题,催收行业依然存续,只是从业者需不断适应更加严格的法规环境。而对于那些曾经的催收员而言,离开这个行业后,寻找新的职业道路成为他们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