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资讯/ 正文

低价团拒收年轻人 旅游业潜规则下的消费歧视

导读 太阳照常升起,低价旅行团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近期,一名博主分享了自己因年龄缘由被多家低价旅行团拒绝的经历。旅行社销售人员...

太阳照常升起,低价旅行团的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近期,一名博主分享了自己因年龄缘由被多家低价旅行团拒绝的经历。旅行社销售人员坦率表示,他们倾向于接纳有消费能力的旅客,尤其是老年人群体。这种现象揭示了旅游行业中低价团对顾客年龄与地域设限的普遍做法及其背后的运营逻辑。

B站UP主“滤镜粉碎机”分享的亲身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对低价团运作模式的探讨。该UP主尝试报名成都地区的低价旅行团时遭遇连续拒绝,最终以接近市场参考价四折的价格参加了峨眉山、乐山的行程,而这已触及国家所界定的“不合理低价”边缘。低价团往往伴随强制消费,因此消费力较弱的年轻人常被此类旅行团排除在外,类似情况同样发生在记者、教师等特定职业的旅客身上。

一位拥有多年旅行社经验的知情人士揭秘了行业内部的不成文规定:拒绝接待过于年轻的旅客、两位男性结伴或某些特定区域的居民。这些规则背后的逻辑直指消费潜力,旅行社在筛选顾客时运用了数据化的策略。不同旅行产品对拒绝接收的区域有着各自的考量,例如,云南团通常避免接纳东北游客,因为东北籍销售人员擅长推销,对营销手段更为熟悉。

旅行社盈利的常见模式有两种:按人头返利和流水抽成。后者涉及购物和自费项目,利润在地接、司机及导游间分配,其中大部分归于地接与司机。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低价团会在旅程中途更换导游,以提高购物转化率。

尽管一些在线平台上的低价旅行产品承诺无购物环节且不限年龄报名,但消费者的实际反馈却大相径庭,许多人反映旅途中遭遇长时间的购物停留,与售前承诺不符。通过查询,发现相关旅行社存在多起关于强制购物的投诉记录。

为何强制购物现象难以根除?以云南五天四晚的行程为例,基础开销至少需1300元,加上各环节利润需求,合理售价应在2500元以上。然而市场上充斥着远低于此成本的旅游产品,其盈利依赖于购物和自费项目。非标准化的服务性质为低价团提供了操作空间,比如减少餐饮标准、降低住宿条件等,甚至连保险也成为获利手段之一。

随着低价团问题的曝光,商家开始采用更隐蔽的手段,如将购物点伪装成博物馆或景区,或调整价格策略误导消费者。有观点指出,旅游本质上属于高端消费,低价团是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在互联网平台监管不严的背景下,低价团问题愈发凸显,正规旅游定制服务面临挑战,依靠私域流量的小型旅行社成为少数能够维持运营的实例。

最终,旅客在选择最低价产品时应意识到,旅游行业的真正优惠并非轻易可得,旅行社的利润更多源自信息不对称而非大规模采购的折扣,尤其是在知名景点上,几乎不存在显著的折扣空间。因此,追求极致低价或许并不可取,旅游市场的透明度正在提升,旅客应更加理性比价,避免落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