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资讯/ 正文

越住越高?多地加强住宅高度管控,背后需要“冷思考” 住宅回归实用性?

导读 越住越高?多地加强住宅高度管控,背后需要“冷思考”近期,深圳持续的阴雨天气让住在罗湖区水贝某超高层住宅楼53层的张女士颇感无奈,她笑...

越住越高?多地加强住宅高度管控,背后需要“冷思考”

近期,深圳持续的阴雨天气让住在罗湖区水贝某超高层住宅楼53层的张女士颇感无奈,她笑言自己仿佛住在了“云端”。张女士对当初的购房选择略感遗憾:“楼层确实高了些,况且现在的住宅楼越建越高,实用性却在下降。”

近年来,多地政府加强了对高层建筑,尤其是住宅楼的高度控制。相比商业写字楼,超高层住宅成为了购房者关注的焦点。实地探访显示,城市更新项目中建造超高层住宅的比例较高,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需要冷静思考的问题。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期与其他部门联合起草了一份关于高层建筑规划管理的征求意见稿,提议限制新建住宅楼高度,一般不得超过100米。同时,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对250米乃至500米以上建筑的建设也设置了严格的限制条件。这反映出多地政府正逐步加强对建筑高度的管控,以优化城市面貌和居住体验。

深圳等地更是细化了建筑设计规则,旨在减少住宅公摊面积,提升实际居住面积比例,并设定住宅限高。佛山则通过调整阳台计容面积等措施,鼓励开发商提供更高品质的住宅产品。

深圳的超高层住宅大多集中在福田、罗湖、南山等区域,多数源于城市更新项目,部分住宅楼层数已超过70层。房企倾向于在这些地段建设利润空间更大的超高层建筑,以应对高昂的土地成本和漫长的开发周期。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的李宇嘉指出,这实际上是城市更新成本上升和公共设施需求增加的必然结果,但也带来了后期维护成本高、公共配套压力大等问题。

购房者对于超高层住宅普遍持谨慎态度,虽然高楼层意味着更好的视野,但随之而来的生活不便,如较长的电梯等待时间和可能的建筑质量问题,也让人们在选择时更加慎重。专家们还担忧超高层住宅的长期维护和消防安全,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改造难题。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购房者的需求逐渐转向低密度、高质量的居住环境。业界预计,未来低容积率小区、多层住宅、叠墅、别墅等多元化住宅产品将更受欢迎,以适应市场的改善型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