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罐混用怎敢成为"公开的秘密" 食品安全亮红灯
油罐混用怎敢成为"公开的秘密"
油罐车在完成煤制油等化工液体运输后,未经适当清洗,直接装载食用大豆油,这种严重威胁食品安全的事件令人震惊地发生在现实之中。据一位罐车司机透露,食品液体与化工液体混运且不进行清洗操作,在罐车运输行业中竟是一个众人皆知的秘密。这不仅暗示了此类违规行为已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表明此类做法在行业内相当普遍。油罐混用怎敢成为"公开的秘密" !
煤制油中的有害成分若混入食用油,可能引发人体中毒,直接危及消费者健康。食品安全法规明确规定,用于存储、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需确保安全无害、清洁卫生,以防食品污染,并严禁与有毒有害物品共同存储或运输。如果这类违法行为真如司机所述已成为行业内部的“公开秘密”,那么公众的健康安全何以保障?法律的权威与公正又将置于何种境地?
在复杂的运输链中,涉及运输公司、司机以及食用油生产商等多个环节。理论上,任何一方严格执行标准都能有效遏制此类行业乱象。然而,实际情况却暴露出令人担忧的漏洞:一些罐车仅以简单遮盖原有标识并替换上“食用油”标签的方式,便能在检验过程中轻松过关。
食品安全是关乎民生的头等大事,任何疏漏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对此类玩忽职守的行为,必须严加追责,以起到警示作用并净化行业风气。而对于公然违法者,必须依法严惩,确保法律尊严得以维护,使食品安全成为不可侵犯的准则。
针对报道内容,中储粮集团迅速响应,自7月2日起对其下属油脂公司进行全面排查,并从7月5日起在全系统内深入展开专项整治。食品安全的信任建立艰难而易失,彻底调查问题、实施整改,向公众提供满意答案,并以此为契机改进监管流程,是修复公众信任缺失的关键步骤。
食品安全管理需持之以恒,全力推进。从油罐车的不当操作,到非法销售福寿螺冒充田螺,再到加工食品过程中的卫生问题,这些事件不断提醒我们: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始终坚持最严格的标准、监管、处罚和问责,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