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突然去世,母亲欲支取其5.5万存款遭拒,起诉银行获支持 法律与人情的平衡点
近期,一起关于“母亲无法取出已故儿子银行存款5.5万元”的事件引发了网络热议。据报道,这笔存款存于鹰潭某银行,金额总计55528.96元,存款人为李某,他在2023年5月去世。李某的母亲吴某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希望取出这笔钱,但银行因无法确认她是否为唯一继承人而拒绝办理。最终,吴某通过法律途径,法院裁决支持了她的请求,认定她有权继承这笔存款。
网友们对此事看法不一,部分人批评银行处理方式过于严苛,认为这是对客户家属的刁难。但实际上,银行在处理遗产问题时的谨慎态度有其合理之处。确保储户财产安全是银行的基本职责,面对储户去世的情况,如何准确判断遗产归属是个复杂问题。银行不能仅凭家属一方的说法行事,尤其当信息如李某的婚育状况、父亲身份等均出自吴某口述时,银行需确保处理过程合法合规,避免潜在纠纷。
因此,当面对类似遗产继承的争议时,通过法律程序寻求法院裁决成为了常见做法。这既是对储户家属权益的保护,也是银行规避风险的必要步骤。尽管这一过程可能会给家属带来不便和情感上的负担,但在保障资金安全和维护法定继承权益的大前提下,这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措施。
为减轻家属负担并提高遗产处理效率,一些地区已开始探索改革措施。例如,浙江义乌推行的“身后一件事”改革,利用数字化手段整合各部门资源,简化逝者遗产查询和处置流程。通过建立跨部门联办平台,逝者家属能够便捷地获取存款、保险、证券等金融信息,并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简化提取手续,有效解决了遗产处理中的繁琐问题。
综上,解决此类存款继承难题的关键,或许并不在于要求银行改变其审慎原则,而是需要政府层面推动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为家属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