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业抵制低价卖书 求救背后的生存困境与行业自救
出版业抵制低价卖书
随着“低价战”席卷众多行业,从咖啡到日常用品,乃至各类商品纷纷加入这场价格竞争,人们不禁疑问,为何书籍不能同样以超低价格出售?近期,一场由京东618活动引发的图书定价争议,让这个问题浮出水面。出版业抵制低价卖书!
在活动筹备阶段,某出版社的李磐发现自家书籍在促销页面上的价格因叠加折扣与满减,已逼近成本底线。京东提出的二至三折要求,直逼部分书籍的成本价,引起出版社强烈反对,尤其是对畅销书大幅度降价并要求供应商承担返利费用的做法感到不满。沟通未果,使得超过50家出版机构联名发出声明,拒绝参与京东的促销活动,并强调不承担活动返利费用,以此维护行业价格底线,视此为出版业对社会的一次求助信号。
然而,公众对此反应不一,部分读者质疑出版社为何不让平台打折,认为实体书价格持续走高。出版社解释,图书定价需覆盖版税、设计、印制、仓储、物流等成本,折扣低于3.5折,出版社将面临亏损风险。这场电商平台与出版社之间的拉锯战,让图书促销频次激增,折扣不断探底,直至2-3折,反映出双方在流量与销量间长期的博弈。
在此背景下,磨铁图书创始人沈浩波的强硬立场将矛盾推向高潮,宣布停止向京东供货,并呼吁其他平台勿盲目跟进低价策略,强调“行业秩序,生死攸关”。京东则回应并未强制要求全品种低折扣,强调自身的定价权利。
图书定价的上升趋势与电商平台的低价策略紧密相关,出版社为适应平台折扣规则,不断抬高定价。2010年起,随着京东、当当等电商平台的图书价格战,图书零售折扣逐年降低,出版社被迫预留折扣空间,影响了整个出版行业的生态。高定价与低收入并存,图书零售市场规模增长的同时,实洋收入却在下滑,出版公司面临营收困境。
图书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其价值不仅在于物质成本,更在于其中蕴含的知识、故事与情感,难以单纯以价格衡量。然而,市场环境迫使出版社放弃书籍的独特内容属性,陷入与其他商品相同的低价竞争中,特别是线上市场低价竞争加剧,对线下实体书店造成巨大冲击,进一步压缩了实体书店的生存空间。
面对行业现状,出版界开始反思,一方面低价折扣对行业的长远发展不利,另一方面,出版社自身也应承担起维护行业秩序的责任,探索自营渠道与联盟模式,减少对电商平台的依赖,同时呼吁政府介入,通过立法保护图书定价,确保出版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挑战重重,仍有许多出版人坚守阵地,他们坚信书籍的价值超越了物质层面,追求制作高质量的书籍,希望与读者建立深层次的连接。无论是出版人、书店主还是读者,都在期盼一个既能保障图书质量又能合理定价的未来,共同守护书籍的独特魅力与阅读的纯粹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