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省,痔疮比例最高?
痔疮?听到就疼!
中国哪个省份的痔疮发病率最高?或许很多人会认为川渝地区最高,毕竟这里是吃辣大户,肛肠科治疗技术极为发达,是人们印象中的痔疮高发地区。
但真实的调查结果,却并不是川渝,甚至川渝都排不到第二名,或许这也与数据过时有关吧,毕竟最近的一次相关调查,也已经是十年前的抽样调查了。
中国在 2013 年进行了一次全国范围的痔疮流行病学调查,这项统计是我国最大范围的痔疮流行病学调查,涵盖了除港澳台以外的 31 个省市区,调查总样本为 68906 人。
将近 7 万人的样本总量,与 14 亿的总人口相比,显然微不足道,结果可能会有较大误差。
调查结果显示,湖南省以 76.64% 的发病率高居榜首,而饮食清淡的广东省居然以 67.42% 的发病率名列第二。
中国痔疮地图
痔疮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体验过发作时的各种症状。虽然痔疮不是一种恶性疾病,现代医学保障下也几乎不会致人死亡,但发作时淋漓的鲜血以及那股从后庭袭来的疼痛,都让患者苦不堪言。
痔,后病也
大概自古人类直立行走后,痔疮就开始伴随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各个地方的古代文明都记录了痔疮。
3700 年前,古埃及的莎草纸上有着现在已知最古老的关于痔疮的记载。
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非常详细地记录了痔疮的治疗方法:用锋利的刀片切掉、烧红的烙铁灼烧,而后用蜂蜜涂抹,用海绵包扎。现代痔疮的英语 "haemorrhoids" 也来源于希腊语 " 流血 "。
但这个时候兴起的体液学说使医生们相信,痔疮是因为血液和胆汁淤积过多造成,甚至痔疮出血也是身体排毒的一种方式。这一观点在西方非常流行,直到拿破仑时期,人们仍用水蛭吸血来治疗痔疮。
中国的战国时期,《庄子 · 列御寇》中讲述了一个故事:" 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这便是成语 " 吮痈舐痔 " 的来源。
但很显然,古人不可能真的大范围推广依靠舔舐来治疗痔疮。先秦时期医学名著《素问 · 生气通天论篇》中提到了痔疮的成因:"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尸子》则提到:" 有医竘者,秦之良医也,为宣王割座,为惠王治痔,皆愈。"
原来秦王也会得痔疮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中记录了一个治疗内痔的方法:取下狗的膀胱,套在一根竹管上;而后插入直肠,对着竹管吹气,里面的狗膀胱膨胀;最后将其拖出来,痔疮也就随之被拖出来,在上面敷上药物就好了。
总的说来,古人并不清楚痔疮的病因,对于痔疮的治疗主要包括刀割、灼烧、放血治疗等,疗效一言难尽。
纵然痔疮在各种烈性传染病面前不值一提,但一直到 19 世纪,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痔疮依然是一种伴随终生、难以治疗、痛苦不堪的疾病,甚至它还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美国作家理查德‧扎克斯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中提到,1815 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一项重要原因是战斗当天痔疮发作,剧烈的疼痛导致拿破仑没能亲自参与指挥,贻误战机。
在后续战斗中,拿破仑又因为疼痛干扰了自己的决策,最终导致战役失败,拿破仑一手创建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也宣告覆灭。
痔疮病因
现代医学对于痔疮的认识,起源于 1761 年近代病理学之父莫尔加尼,并在此后不断修正。
莫尔加尼 1761 年发表著作《疾病的位置与病因》用大量的实例,有说服力地证明症状与体内病变的关系(图:info.hsls.pitt)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由于肛门附近的痔静脉无静脉瓣,在便秘、久坐、久站等因素加持下,痔静脉曲张、膨大形成痔疮。
静脉曲张,是一种浅表静脉变大和扭曲的医学病症
但这一假说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以下现象:
痔静脉曲张学说认为,肛周肌肉组织松弛是造成痔疮膨出的重要因素,但许多年轻患者的肛周组织并不松弛,反而处于紧绷状态;痔疮出血颜色较鲜艳,很难说是静脉血的颜色;一些较大的痔可以自行回位或者手法复位,还有许多直肠脱垂的患者往往没有痔疮 ……
1975 年,托马森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假说:痔区位于直肠与肛管交界处,本来是直肠下端的正常结构,也称 " 肛垫 ",其作用是协助括约肌完成肛管闭合;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痔病理性肥大、脱垂后,就会形成痔疮。
托马森论文中封闭的肛管的纵剖面,肛垫被包围的内括约肌和外括约肌压缩在一起
这一观点在 80 年代得到医学界众多大佬的支持,也是目前痔疮病因的主流观点。
根据下图解剖图,齿状线为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是肛管与直肠的解剖标志。齿状线以上的直肠黏膜由植物神经支配,没有疼痛感神经,齿状线以下的肛管受脊神经支配,疼痛反应比较敏锐。
肛周解剖图谱
而肛垫上皮内感觉神经末梢器极为丰富,且分布广泛,把控着排气、排便的大门。当干便、稀便或气体充满直肠后,可以引起内括约肌松弛。
随后,肛垫就可以感受到不同物体造成的不同压力,并对不同物体的性质进行辨别,判断结果反馈给中枢后,再决定是否排放。但是当痔疮发作时,丰富的感觉神经会导致剧烈的疼痛。
目前尚无一致的解释来说明肛垫肥厚和移位的原因。可能的原因包括盆底动力学改变、Treitz 肌退行性变、肛垫内动静脉温和调节障碍等。
传统上,根据痔疮所在位置分为内痔与外痔以及混合痔。
痔疮的种类(图:hdtreatment.com)
依据痔疮的临床表现,可将痔疮分为以下四期:
一期:不会突出到齿状线以下,可以在肛门镜检或结肠镜检中看到;
二期:痔疮会突出到齿状线以下,但可以自行缩回;
三期:痔疮会突出但可以手法复位;
四期:痔疮会突出并停留在齿状线以下,不能复位。
痔疮的症状包括出血、疼痛、瘙痒、粪便渗漏、脱垂和粘液排出。然而,许多肛门部位疾病的症状都可能被误认为是痔疮引起的,但是否真是由痔疮所致,目前尚不清楚。
同时,在一些基于结肠镜检查的研究中,痔疮分期和痔疮症状之间没有显著关联,这与传统观念相矛盾,所以目前关于痔疮的分期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到底是谁把痔疮整出来的?
有句俗语叫:十男九痔,十女十痔。近年来,网上流传的各种段子中痔疮也是常客。
虽然世界各国对于痔疮的发病率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但各种调查结果都表明,与俗语中所说的 " 全民皆痔 " 相比,痔疮的患病率并不那么高。
美国在 1989 年进行了一次关于痔疮的全国性调查,根据该调查结果估算,彼时美国大约有 3600 万人曾被诊断患有痔疮,不到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在 2001 年德国的一项研究中,458 名连续出现腹部和肛门症状的患者接受了访谈和检查。在 63% 认为自己患有痔疮的人中,只有 18% 的人在直肠镜检查中被发现患有痔疮,与不相信自己患有痔疮的人群的概率相似。
大部分人以为的痔疮只是错觉罢了,但多关注菊花健康总是没错的。
在这么多样本案例与数据调查之下,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学界关于痔疮的危险因素并没有达成共识。
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是,痔疮在发达国家更常见。可能除了因为发达国家纤维摄入量较少以外,发达国家人口习惯使用坐便器、长时间如厕等原因有关。
JAMA 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任何对下半身静脉施加压力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痔疮,包括排便时的过度用力、长时间坐在马桶上、便秘或腹泻、超重、怀孕、衰老等等。
痔疮影响 20%-60% 的人口,每年有超过千万人次就诊。无明显症状或者痔疮不脱垂的患者治疗中,一线治疗首选保守治疗,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液体和纤维摄入量、缩短如厕时间、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改变生活习惯等。
关爱菊花健康人人有责
对于有无法忍受的症状、较大痔疮脱垂或有较大内痔的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橡皮带结扎、红外凝固、硬化疗法、冷冻疗法、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此外,一些外用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疼痛等不适。
将痔疮根部结扎,使痔疮坏死、脱落,该方法适用于一些内痔(图:Andrea C. Bafford, MD&Ronald Bleday, MD)
综上,痔疮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不至于全民皆有。痔疮发作时的痛苦想必许多人都经历过,平时最好以预防为主,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毕竟谁也不想 " 后方不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