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建构区规则(建构区规则)
大家好,我是小科,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幼儿园建构区规则,建构区规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规则在区域活动中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可以有机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可以在活动中起着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这使得我们清楚的意识到,抓好区域活动规则的建设工作,是保证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
2、一、在活动前的明确规定
3、小班幼儿用小脚印控制进入娃娃家的人数
4、明确规定的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如:图书区规则:取卡进区,要一页一页看书才能看清楚;看完书要放整齐,看一本拿一本;要安静看书,不破坏图书;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书要放回原处。建构区规则:取卡进区,不能乱扔建构材料;不能相互丢掷;不能踩着材料走;拿同伴的材料要经过别人的同意,活动结束的音乐响起要将材料放回原处。美工区规则:取卡进区,材料要轻拿轻放,使用剪刀要注意安全;不大声喧哗;活动结束音乐响起材料归位摆好。各班所开的每个区域都有一些明确规定,是幼儿必须遵守的。
5、二、在试误中逐步形成
6、中班幼儿使用名片告诉大家:我只是暂时离开
7、有时候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会遇到一些有关活动规则方面的问题,我们教师并不着急把解决问题的答案告诉幼儿,让孩子们在试误中逐渐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如:在建构区,孩子们玩的特别开心也很尽兴,可是最后却没有完整的作品呈现,这是为什么呢?老师请孩子们动脑筋想一想,得到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收拾玩具时,我们碰坏了”“某某某把我搭的火车碰翻了”“我搭铁路往后面退时,不小心自己踩坏了”“那么怎么样老师才能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们再来告诉老师好吗?”以后每次建构区开放之前,老师都会提醒孩子们,玩过几次以后,孩子们有了发现,“玩时要小心一点,就不会弄坏别人的了”“插的时候要插紧一点就比较牢固了”“收拾玩具时绕着别人搭建的物品,在旁边走就不会碰倒了”那么建构区就加入一条规则:小心行走,注意不要碰倒别人的建构物,要爱护别人的劳动成果。
8、三、在讨论中共同制定
9、大班幼儿带手环进入区域
10、讨论往往是围绕在区域活动中所遇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而展开的,这种问题一般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进行,又是幼儿比较难以自行解决的。讨论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应的规则来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如:大一班的角色区《小医院》是孩子们比较喜欢进的区域,而且都想当医生和护士,不喜欢当病人,可医生和护士只能各有一名,拿到医生和护士牌子的喜气洋洋,拿不到的则垂头丧气,胆大的与之争抢,胆小的细语相求。角色区一下子乱哄哄的,热闹无比,区域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了。怎么办呢?望着孩子们求救的目光,大班孟老师把他们都召集在了一起,“大家都很喜欢当医生和护士吧?”孩子们都使劲点点头。“可是你们这样抢来抢去的,谁也当不上呀!”小朋友都低下了头,“那怎么办呢?”“不能抢”“那谁当医生和护士呢?”“轮流玩,一人当一次”“没轮到的就当病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制定出了规则:轮流当医生和护士,一人一次,不能争抢。由于是孩子们亲自制定的规则,又是他们活动需要,因而,他们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遵守。
11、四、在商讨中修改规则
12、建构区、美工区有时候活动结束了,还有一些孩子的作品尚未完成,是否必须把材料放回原处呢?还是制定新的规则?老师引导孩子们展开讨论,有的说:“延长区域活动时间”有的说:“等自由活动时间继续做”还有的说:“带回家继续做”。。。。。。。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把未完成的作品标上记号,等自由活动时继续进行,这时我们老师就使用了名片,这个名片算是幼儿中途暂时离开游戏的标记,别的小朋友看到这个名片就知道是谁未完成的作品,是不能乱动的。自从执行新规则后,孩子们的兴趣、表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以前那种失望的表情、低落的情绪消失了,变成了期待和骄傲。这样一来,既不影响区域活动的有序进行,又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同时也能有的放矢地引导幼儿逐步建立区域规则。
13、活动规则,是区域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活动中还会有不同的状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不可能一步到位,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作为老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引导,适时完善区域规则,使区域活动真正为教育目标服务。
14、曙光幼儿园:高娟娟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