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非马论题的是谁(白马非马论)
大家好,我是小十,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白马非马论题的是谁,白马非马论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白马非马,这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
2、 公孙龙的确看到了一个命题中主语和述语的矛盾对立的方面,看到了一般和个别的差别。
3、但是他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并且把这一方面片面地夸大,因而否认了一般和个别的统一的方面,相互联系的方面。
4、按着他的理论,既然一般和个别是相互对立的,一般也可以脱离个别而存在,一般可以不必包括个别,个别也可以不必列入一般。
5、这就是公孙龙所说的“故可以为有马者,独以马为有马耳,非有白马为有马”。
6、 (《白马论》)这样,就割裂了一个命题中主语和述语的联系。
7、从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出发,势必将一般看成是独立自存的实体,其结果导致了客观唯心主义。
8、“白马非马”这个命题,本来是从对于辩证法的一定的认识出发的,可是,结果转化为辩证法的对立面。
9、 中国历史上多只是注重了对白马非马的文字研究和逻辑思想研究。
10、实际上,白马非马包含了最质朴的科学变化含义在内。
11、用文字解释白马非马是很苦难的;但是转换方式,用化学反应和化学分子构成来阐述“白马非马”就很容易明白。
12、 食盐的化学成分:氯化钠(NaCl)。
13、只要一句简明的:氯化钠非钠,几乎是只要有化学知识的人都可以懂得的。
14、同样如此,碳酸钠非钠,硫酸钠非钠;氧化钠非钠。
15、由此对应黄马,黑马就都可以解释了。
16、” --当然这个所谓科学视角不太恰当,“白马非马”这句表述没能避免“是(非)”的两种含义造成的歧义,一种是表示两个概念完全等同(不完全等同);一种是表示两个概念的种属关系(不存在种属关系),严格讲应该表述为“是一种(不是一种)”。
17、按第一种含义“白马非马”就是正确的,但是按照第二种含义“白马非马”就错了。
18、氯化钠和钠不存在种属关系,氯化钠不是钠的一种,不论采用“是”的哪一种含义“氯化钠非钠”都是成立的。
19、换成“氯化钠非含钠物质”,则变成了彻底的“白马非马”论。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