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生活常识/ 正文

席勒怎么读(席勒)

导读 大家好,我是小科,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席勒怎么读,席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席勒提出的“三种冲动”——感性冲...

大家好,我是小科,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席勒怎么读,席勒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席勒提出的“三种冲动”——感性冲动;形式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

1、感性冲动

  席勒说感性冲动使人“接受物质”并“成为物质”,这不仅仅是指“饮食男女”以维持生存、繁衍种族,而且包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指人士论上对外在世界的感觉、感知与感觉。这里就生理与心理而言,席勒认为通过这种感性冲动驱使的活动,人对自己内部的物质世界产生知觉,即自我感觉。席勒指出:“只有通过这种情况,肉体才显示出其自身是一种规定性的存在(Dasein)。”这个意思也就是说,人唯有通过感性冲动,要求得到物质的满足,才成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人,而不是一个抽象的人。

感性冲动使人出于内部的物质要求,接受外部的物质,同世界在物质上一体化,“只要他仅仅靠欲望的作用感觉、愿望和行动,他就仅仅是世界”。

2、形式冲动(理性冲动)

  感性冲动并不难理解,但麻烦的是形式冲动,这好像是席勒自创的术语。如果我们追根溯源的话,也许可以把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对立认为本于亚里士多德关于“形式”与“质料”的对立。  亚里士多德把宇宙间一切实体的存在与形成归之为四项原因,是为“四因”说。“形式”与“质料”是实物形成的相并列的两个原因。任何实物都是形式化了的质料,不具一定形式的质料只是形成实物的一种可能性,如大理石既可以用来造房子,也可以制作家具,又可以雕塑人体。形式是能动的因素,当质料确定后,形式便对质料起着决定的作用,规定质料成为此物或彼物。因此,形式是实物的本质。亚里士多德把整个自然界拟同于人的有目的的行为,这就必然导致寻找作为整个自然“动力因”的“第一推动力”。这个造物则只能是神。

如果说亚里士多德把人的创造的能动性与目的性给了上帝,那么席勒则是把他的“动力因”与“形式因”重新给了人。当然,在席勒的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中,不可能没有康德的影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把人的感性认识的能力归结为人的主观上先天的“感性纯形式”——时间与空间。因此就康德的认识论而言,人对世界的感知的实质就可以说:“给感性的现象材料以形式。”席勒的形式冲动也就是一种给外在的东西以形式的要求。

3、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的关系

席勒承认人与外部世界物质上的同一性,并承认来自这种同一性的感性冲动在人身上的“优先权”。但是,他认为人之为人恰恰在于他不满于这个“仅仅是世界”的同一性,如果他满足了这一点,“对他来说是不幸的”。于是,席勒说,“为了不仅仅是世界,他就必须赋形式予他的物质”,“他给质料以形式是通过排除时间,并在变化中保持有恒,使世界的多样性服从于他自我的同一性”,这就是“使一切内在的东西外在化”。在席勒看来,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一个接受,一个给出;一个由外向内,一个由内向外;一个要求变化,一个要求统一。因此,它们是相反的。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