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出海沙特掘金,打造“本地化”合资公司
“与中资企业合作时,更倾向于以合资的方式在沙特当地成立公司,也就是‘本地化’。”在近日举行的第五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颜旭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随着“沙特2030愿景”进程不断推进,沙特资本和企业进入中国的脚步越来越快,沙特处于经济转型期涌现的行业机会也吸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奔赴沙特扎根、落地。中国企业出海的最新动向如何?沙特经济转型下的投资蓝海、中国沙特企业合作的新机遇在哪里?颜旭光认为,对于中资企业来说,沙特蕴含着巨大的财富机会,出海热潮下诸多中资企业前往沙特“掘金”,既要走对路,也要走好路。
颜旭光表示,整体来看,沙特的市场更为依赖进口,所以对于进入沙特的中资企业来说很多行业都有前景,无论是“toG”、“toB”还是“toC”,只要政府有海量的预算、老百姓手头有钱,随之而来的行业机会层出不穷。
“要抓住系统性的大的机会,第一是基建,第二是能源。”颜旭光表示,中国和沙特的经济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尤其是在这两个行业,一方面,沙特政府寻求能源转型,而中国企业在能源行业具备较强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和基建基础也能帮助沙特进行经济多元化转型。
根据沙特转型战略“2030愿景”,矿业将成为与油气、石化并列的沙特经济“第三大支柱”。《沙特矿业投资法》实施以来,沙特矿业蓬勃发展,开采面积持续扩张。仅去年一年,开采许可证数量就较前一年翻了一倍多,从8个增加到19个。2024年以来,中资企业在沙特矿产金属勘探和开发领域动作频频。
比如,今年7月份海南矿业与阿吉兰兄弟矿业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就共同探讨在沙特合作建设锂盐厂项目的可行性,并拟共同设立以上游锂资源、当地矿产勘探及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能源金属矿产和技术投资机会为主的产业基金等合作达成一致。
“沙特政府更期待做大型项目,比如矿产业,要做开采、冶炼、终端全产业链条的引进。”颜旭光表示,按照这一原则去设立合资公司,沙特政府也会在各个环节给予税收优惠、房租减免等多类型的补贴。
到沙特去设立合资公司,对于一家从未跨入中东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需要重新学习的有很多,比如“如何用人”。颜旭光表示,一般来说,遵循“本地化”原则,合资公司的员工能在当地招则会更倾向于使用当地的人才,不过目前来说,观察从中国引进的行业,当地人才还较为匮乏,中资企业更倾向于派出技术骨干帮助当地合资公司进行人员培训,等到项目运营比较完善之后,部分人员会撤回中国。
一份来自沙特统计局的报告显示,沙特人口整体偏年轻化,截至2022年,沙特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2.8%,沙特主要劳动力年龄人口(15~64岁)占比为71.2%。不过,这类群体更偏好公共部门提供的工作,普遍认为公共部门能提供更好的待遇。在颜旭光看来,沙特庞大且实惠的劳动力市场是中资企业奔赴当地的吸引力之一,但这类年轻群体需要高质量的工作机会。
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锁定和找准自己的位置对于中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到沙特去”最终要落脚于符合自身发展情况的地区。颜旭光表示,沙特目前有四个经济特区,对于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公司来说,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比如利雅得经济特区,以数据中心为主,是大型科技企业首选之地”。
中国企业出海中东蕴藏的巨大机遇的背后离不开金融支持。颜旭光表示,中国企业到了沙特当地之后,会面临贷款、注册资本金投入、股权注资等多方面的金融问题,对于这类企业来说,面临着把钱从中国带出来,还是在当地直接选择银行合作的问题。目前,国有五大行均在沙特当地设立了分支机构,选择合作的企业也比较多。另一方面,阿吉兰兄弟控股集团也在探讨与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申请拿银行牌照,为中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庞大机遇的背后,诸多中资企业闻风而动,但也要认清沙特市场复杂的现状,不能带着想象力出发。颜旭光表示,对中资企业来说,不仅面临着来自本土企业的挑战,也要和进入沙特市场的欧美企业角逐。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自身团队、资金都有保障,产品和服务要有较强的竞争力,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团队等配套也及时跟上。“对于下定决心到沙特去的中资企业,要做彻底的‘本地化’公司。”颜旭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