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社会带病生存成常态,健康养老领域蕴藏最大消费需求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的长期国情,3亿老年人在医疗健康和养老领域内不断产生的消费和服务需求,将为我国未来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近日,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在“中国企业本土管理实践高峰对话暨《战略决定一切》新书发布”活动上表示,未来社会将进入长寿时代,人们的预期寿命和健康寿命均大幅提升,带病长期生存成为一种常态。未来最大的需求、最大的供给和最大的创新都会在健康养老领域。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表示,我国经济正在经历非常根本性的转型,社会的需要也在产生转变,企业尤其是新创企业应该想到当下和未来的社会有什么新需求,该怎样满足社会的需求。他认为,未来社会新的需求应该是在消费领域,尤其是对服务的消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认为,对中国而言,未来的最大挑战在于找到节点行业,找到那些能够帮助中国经济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领域。
刘俏认为,消费和服务消费是重要的节点行业之一。在大幅提升的居民消费率中,服务消费的几个大项包括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居民养老、餐饮酒店、文化教育等都将获得极大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中国未来产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2022年以来,我国已经进入以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4%为标志的中度老龄社会,2023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达78.6岁,显著高于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同时,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增龄伴随的认知、运动、感官功能下降以及营养、心理等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失能老年人数量持续增加。
此外,相关数据还显示,中国老年人带病生存时间已达9.1年,疾病谱系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慢性疾病所带来的死因占比达到90%。
陈东升在《战略决定一切》一书中判断,随着老龄社会的不断深化,人类社会将进入百岁人生的长寿时代,人口结构可能从柱状变为伞形,而且在高峰平台期老龄人口占比将长期超过1/4,这将带来对养老和健康医疗的巨大需求。
“工业时代人的刚需是衣食住行,服务业时代是娱教医养,对于企业家来说,最核心的就是抓住最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根据这些人群需求变化来布局产业和调整产品。”陈东升表示。
现在我国的医养服务领域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老年人医养方面的需求受到了支付能力的制约,潜在需求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
刘俏认为,现在我国的居民消费占比偏低,到2035年,居民消费率将接近60%,其中服务消费将占到总消费的60%,这意味着我国服务消费领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也意味着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重心和政策可能要从生产端向需求端和消费端做一些倾斜,特别是需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占比。
白重恩认为,未来的养老模式不仅涉及金融方面,还包括服务的提供。政府需要思考如何整合金融和服务,通过顶层设计,确保老年人手中的钱能够买到相应的养老服务。
国务院近日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将养老托育消费和健康消费列入了20项重点任务之中。
这份意见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多渠道增加养老托育服务供给,支持金融机构优化风险管理,积极提供适合普惠性养老托育机构项目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