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 正文

“两场两港”枢纽地位凸显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

导读 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投运三周年。从2021年投运以来,天府机场不到三年时间就跻身全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23年底,成都天府国际...

6月27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迎来投运三周年。从2021年投运以来,天府机场不到三年时间就跻身全国最繁忙的机场之一,2023年底,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就跃居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

而在此前两天,6月25日,全国首个“空运+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在成都发车,一批自孟加拉国而来的服装服饰搭乘亚蓉欧“空铁联运”国际班列开向波兰罗兹。新发班列无缝衔接成都航空港、铁路港,有效扩大了成都在全球的影响力,实现了亚蓉欧大通道提质扩容。

近日发布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力争到2027年,成都全面确立西部对外交往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到2035年,成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将成为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也将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两场两港”枢纽优势逐步显现

7月1日,2024年暑运正式启幕。根据预测,2024年暑运期间,成都天府和双流两个机场计划执行进出港客运航班量超过10万班次,计划航班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三,比2019年同期增长约51%。

西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顾兴树向第一财经表示,天府机场一期工程全年旅客流量已达一期设计流量6000万人次的75%;夏秋航季,天府机场日均计划航班量超1200架次,也已接近天府国际机场一期建设容量上限,天府机场一期运营目标已基本实现。

顾兴树表示,预计未来天府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每年会保持10%的增长,今年会突破5000万人次,2026年达到6000万人次的设计上限。

成都市发改委主任王锋君近日透露,今年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期项目将着手前期工作,预计明年启动。

天府机场吞吐量的快速攀升显示了成都在航空运输体系中的枢纽地位,无论是“内畅”还是“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显著增强。

在“内畅”的国内航线方面,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分公司航空市场部经理陈杨表示,天府机场持续优化国内航线网络,加强与国际航班的中转衔接,累计开通国内航点187个,国内直飞航点通达性保持全国第一。

而在“外联”的国际航线方面,今年以来,天府机场已加密洛杉矶、莫斯科、圣彼得堡、吉隆坡等国际客运航线,新开奥克兰、薄荷岛等3条国际客运航线,累计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59条(其中客运48条、货运11条),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国际及地区旅客量位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恢复速度处于全国前列。

截至6月30日,成都航空口岸共有269万余人次、2万余架次航班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92%和222%。其中,外国人入出境45.8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72%。

不仅如此,天府机场已初步形成覆盖广泛、中转高效的复合型国际中转枢纽网络。今年以来,天府机场日均中转量较去年增加26%,单日中转旅客量最高突破3.1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平均中转率进入全国领先水平;莫斯科、圣彼得堡、罗马、伊斯坦布尔等重点洲际航线中转旅客占比超50%。

在航空枢纽巩固全国第三城位置的同时,成都国际铁路枢纽能力也迅速提升。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成都已经构建起了亚蓉欧大通道。

前述亚蓉欧“空铁联运”全新通道,其所运载货物由孟加拉国空运抵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后,再转至成都国际铁路港,最后搭乘成都中欧班列全程时刻表班列运往波兰罗兹,全程运输时效预计在12天以内。

“相较于之前从孟加拉国包机经广州再空运到欧洲的货物方式,亚蓉欧‘空铁联运’综合成本大幅降低,降幅约为48%。”本次货主方汪汪队供应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松涛表示:“后续还将持续发运,初期预计每月20个集装箱。”

成都国际铁路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庞建华表示,基于成熟的国际航线、国际班列全球物流体系,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来持续强化枢纽成都建设。

成都以国际班列为抓手加速全球布局,建立了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至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已连接境外112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随着成都国际班列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成都国际铁路港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功能,提速建设亚蓉欧国际班列集结中心。

成都市口岸物流办副主任柳树国表示,下一步,成都将持续推动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完善跨境铁路通道运行线路网络,加密班列运行频次,拓展新线路和新站点,进一步提升国际班列通达性和覆盖面。做优做强“蓉欧速达”“中老泰马”“澜湄蓉欧”等特色快线品牌,有效促进成都与欧洲、东南亚、中西亚等国际消费市场的衔接互动。

打造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目前,成都“双机场双枢纽”已经成型成势,航空旅客吞吐量跃居全国城市第三、航空货邮吞吐量居全国城市第六,中欧班列(成渝)累计开行量居全国第一,枢纽通达能力持续提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都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体会议确定以打造“中外交流的枢纽”这一独特定位,专题研究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问题,并作出《决定》,明确了分2027年和2035年两个时间节点的总体目标。

围绕“提质建设立体全面开放通道、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全面深化对外交流交往、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协同打造区域发展极核”五大开放发展重点领域,提出增强“内畅外联的枢纽通达能力”“双向配置的枢纽运筹能力”“多元包容的枢纽融通能力”“接轨国际的枢纽服务能力”和“东西互济的枢纽辐射能力”等5个方面的任务。

事实上,依托于国际航空枢纽和国际铁路枢纽,成都在世界产业链和对外交往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落户成都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外贸进出口总额均居中西部首位,成都在服务国家促进国际交流交往、维护国际贸易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开放门户作用。

在成都亚蓉欧大通道成型之后,以通道带物流、物流促贸易、贸易聚产业的效果显现。比如,大洋物流集团亚蓉欧大通道临港集结中心开工,作为大洋物流集团全球供应链总部基地项目,将规划建设大洋物流集团“集拼集运”、辐射东盟、连接欧洲的内外双循环“一体化运营”枢纽。

深圳市大洋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朱陆枝介绍:“项目一经建成,将为目标客户提供更多定制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全程一站式服务,打通物流全链路的所有节点,服务全球客户。”

《决定》也提出,重点对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鼓励引导企业“走出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进对外贸易提能增效、提升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能级6个方面作出部署。

比如,提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构建完善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推动新型显示、创新药等重点产业提升全球配置资源水平”“培育具有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的跨国公司”“推动跨境电商与市场采购贸易等深度融合发展”“优化外籍人士支付、景区预约、离境退税等便利化措施”等举措,就是要着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加快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成都市发改委副主任邱长宝表示,全面提升产业建圈强链开放水平,落实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健全外商投资全流程服务体系,做好外资项目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推动新型显示、智能网联汽车、卫星互联网、创新药等重点产业提升面向全球配置资源水平,加快打造电子信息、高端能源装备、软件信息服务等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成都市投促局局长陈华表示,截至目前,在蓉外资企业总计4980家,外商直接投资(FDI)累计457.6亿美元,外资企业家数和投资规模处于中国中西部城市前列。近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成都“稳外资”工作保持了较好的态势,连续三年外商直接投资(FDI)在20亿美元以上,新设外资企业年均500家以上。

不仅如此,成都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了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其中包括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中国智造基地、GE(通用电气)医疗中国精准医疗产业化基地等标志性项目。

在产业与世界融合的同时,成都的对外交往也日益加快,其对外交往中心的地位日益突出。

6月27日,巴西驻成都总领事馆开馆仪式在成都举行,领区范围包括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和陕西省。巴西驻成都总领事馆是巴西在中国内地设立的第三家领事机构。目前,成都获批设立外国领事机构23家,居中西部城市第一,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增至230个。

成都自古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开通“蜀身毒道”“金牛道”,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南北丝绸之路的重要连接点,如今的成都,因海纳百川、兼容并蓄而始终保持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当前,成都正在加快建成通道内畅外联、要素高效配置、经济活力充沛、对外交往密切、制度开放包容、区域协作共兴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