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 正文

于正称开除王星越工作室人员,“提纯”背后的经济暗战|乐言商业

导读 这两天冲上热搜的文娱事件就是知名编剧于正怒斥艺人王星越工作室人员,未经允许发布了热播剧《墨雨云间》的男主角战损视频片段,引发粉丝认...

这两天冲上热搜的文娱事件就是知名编剧于正怒斥艺人王星越工作室人员,未经允许发布了热播剧《墨雨云间》的男主角战损视频片段,引发粉丝认为该剧是BE(悲剧结尾)的热议。于正认为故事是HE(圆满结尾),王星越工作室人员发出这样的误导片段是对作品的不尊重,要求立刻删除视频片段,并称要开除相关人员。

可能一些观众还没有搞清楚,为什么艺人工作室发一个热播剧的宣传视频能引发这么大的风波?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利益牵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于正的立场,根据于正自己的描述,现场拍了另一个版本,这个版本在于正看来是不允许播出的,如今却在他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艺人工作室人员发出来了,这在于正看来是不尊重作品的行为。

那么,了解了于正的想法后,就有人会问,既然如此,艺人工作室为何还要冒着风险去发布一个并不被允许播出的片段呢?

重点来了,因为艺人工作室就是要服务好艺人,当然也需要靠艺人赚钱,如今在互联网时代,数据是非常重要的指标,粉丝至关重要。一部剧火了以后,会有剧粉(喜欢剧情,不一定喜欢演员本身)、CP粉(喜欢剧中情侣人物)、角色粉(喜欢剧中角色,不一定喜欢演员本身)、艺人粉(喜欢演员本身)甚至还有原著粉(喜欢原著作品,未必喜欢影视剧作品)。

有这么多种类的粉丝,对于艺人工作室而言,价值最高的就是艺人粉,尤其是仅仅只喜欢自家艺人的唯粉(唯一喜欢这个艺人)。但是一部剧播出后,如何从这么多种类的粉丝中吸引更多唯粉呢?这里有一个技巧——“提纯”,即从上述多种粉丝中,通过各类宣传、角色滤镜等手法来“提炼”出纯粹喜欢自家艺人的唯粉。

而此次纠纷事件中,根据于正所公布的信息来看,王星越工作室的人员疑似希望通过发布角色战损这样的“艺人演出高光时刻”,借助角色滤镜来“提纯”更多唯粉。

公开信息显示,王星越出生于2002年,作为一名年轻演员,已经有《宁安如梦》《周生如故》等多部热播剧作品,资源非常不错,微博粉丝量500万左右,属于近期势头较猛的年轻演员。

文娱圈竞争激烈,新人辈出,现阶段正是王星越需要冲刺的时候,粉丝量等数据对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旦错过或许就要等很久,因此当有一部出圈作品时,“提纯”似乎是被工作室认为必须跟上的。于是就有了工作室人员发布“高光片段”的手法,只是工作室没有想到会引发于正的极度不满。

再深一层来看,获得唯粉的目的是增加粉丝量数据,有了更多的粉丝就能增加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互联网时代,有太多的商业项目甚至是影视作品,很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并非演员的演技,而是数据,比如粉丝量、带货数据、转化率、微博转发量、评论数据等,也就是所谓的数据能“打”。

而这些数据除了艺人工作室自身的营销之外,很多时候要靠粉丝的支持。笔者在一位当红艺人的粉丝群里几乎每天都可以看到“站姐”要求粉丝们转发和评论该艺人的微博,要求每条微博的转发、点赞和评论达到一定数量,如果艺人做了带货,“站姐”甚至还要求粉丝们组团购买。如果粉丝只是看艺人作品而从不购买艺人代言的商品,那么在这类粉丝圈里就待不久,这仿佛是在考核粉丝的KPI。而粉丝之所以心甘情愿,很大程度上就是精神上认可艺人的人设或者是有角色滤镜。

这些粉丝可以帮演员建立数据基础、接到更多影视剧角色(剧方要看播出效果)、更多商业代言、参加更多舞台演出和综艺节目等,这些都是艺人及自身团队的收益来源。也是互联网时代之下,文娱产业的一个怪象——对部分年轻演员,首要条件看数据,而业务能力其次。

不仅如此,粉丝本身也充当了部分艺人的“提款机”,比如给艺人搞生日会、杀青派对、送礼甚至是“补课”,这些都需要收取粉丝费用,而这笔费用交给“站姐”或“大粉”后就是一笔糊涂账,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正常使用?多少是被“有心人”中饱私囊都很难说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为什么一旦艺人“塌房”,很多粉丝尤其是付出很大心力的“大粉”会立即脱粉(不再喜欢),甚至回踩(反过来对抗艺人),因为这些粉丝在精神和经济上都付出太多了。

笔者认为,一个当红演员拥有自己的支持者是无可厚非的,但如果为了吸引粉丝来达到更多的经济利益目的,进行过分的“提纯”行为,甚至是极度消费粉丝,那就是十分不应该的。数据诚然有一定的市场传播作用,但这并不是衡量一个演员的所有指数,作为文娱工作者,保持初心去提升演技等业务能力,编剧和导演创作出更优质的作品,才是推动文娱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