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 正文

上海两家医院创新成果入选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导读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上海49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比例...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北京召开。上海49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比例连续6年占全国获奖总数超过15%。

今年的获奖成果中,由上海牵头完成的有18项,其中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

在3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有2项来自上海头部三甲医院,其中一项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的“上海方案”,团队在国际上实现了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诱导分化治疗的原始创新,使APL从最凶险的白血病变成第一个可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血液病学领域著名的“上海方案”,是在王振义院士血液病治疗方案基础上,由陈竺、陈赛娟两位院士通过多年科研攻关得到的成果。瑞金医院的血液病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以陈赛娟院士、陈竺院士和赵维莅教授为带头人,拓展协同靶向治疗的思路,在骨髓瘤、淋巴瘤等其他恶性和遗传性血液疾病治疗领域实现突破。

目前,该团队已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将引领我国血液转化医学研究达到国际领先和先进水平。今年4月,陈赛娟牵头的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与法国梅里埃基金会在瑞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深化中法医疗领域合作,加强医学人才培养。

陈赛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中法两国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的突破,使得这种原来最凶险的白血病,变成现在能够治愈的一种白血病。未来我们将探索进一步把这种白血病的治疗思路拓展到其他类型的白血病治疗中。”

获得今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另一个医学项目来自外科,是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徐文东团队创建的“中国方案”。

俗话说“心灵手巧”,大脑的想法左右着人的一举一动。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院士就曾说道:“手既是脑之母,也是脑之子。”

2019年,华山医院通过健侧颈七神经交叉移位术成功救助一名左手完全丧失抓握能力的5岁德国脑瘫患儿的故事广为流传。小男孩的母亲正是看到徐文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远隔重洋来到华山医院求助。

针对脑中风、脑瘫后导致偏瘫这一世界医学难题,徐文东团队通过新建外周-中枢神经通路,将瘫痪上肢神经连接至同侧健康的大脑半球,给偏瘫上肢“换大脑”,使多年的“瘫痪手”成为“可用手”,实现患者生活自理。

这项成果不仅开辟了“改变外周治疗中枢”的新领域,建立了覆盖伤、病、残联合治疗和康复的“肢体功能重建”新学科,还证实成人大脑仍存在巨大的脑可塑能力,一侧半球能同时独立支配双上肢,推动了脑科学发展。该项目核心成果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最受瞩目研究”,吸引了欧美多国著名医疗中心学习应用。

徐文东曾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无法正常使用他们的双手,他们当中有一些是受先天性疾病缠身,比如脑瘫儿,也有一些是因为外伤而导致的瘫痪,更多的是老年人在卒中(俗称“脑中风“)病发的后遗症。全球脑中风后遗症的病人接近1亿,中国就有两三千万,而且还在不断上升。他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受疾病折磨的患者重建肢体功能。

为此,华山医院成立了肢体功能重建团队,让“手科学”的蓝图走进现实。这是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将医学与工科、理科以及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学科结合起来,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