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只红利主题基金规模翻倍,还有“利”可图吗?
在二月迎来一波反弹后,A股市场近期震荡中再度下行。在这之中,红利类资产表现相对强劲。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红利低波、中证红利等指数年初至今的累计涨幅为13.31%、9.52%,而同期上证指数仅上涨1.38%,创业板指累计下跌4.5%。
即使近期略有回调,但红利策略热度不减,资金也在持续涌入。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有超过四成红利主题ETF产品年内净流入1亿元,7只“吸金”超过10亿元,多只红利ETF份额实现翻倍增长。同时,公募机构也抓住投资者的需求,红利主题基金的发行持续活跃。
在业内人士看来,红利策略尽管存在拥挤度和存量博弈的担忧,但还未到“高位站岗”的程度,中长期来看,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改变,可能会成为近两年的主流投资话题。不过投资时要特别注意公司利润和分红比例的可持续性。
红利主题产品热度持续
目前,资金正在持续流入红利主题ETF。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名称中带有“红利”或“股息”的ETF产品共有38只,今年以来有超过163.57亿元的资金净流入相关指数产品。
其中,超过四成红利主题ETF产品年内“吸金”超过1亿元。如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年内净流入55.97亿元,易方达中证红利ETF、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等6只产品有超过10亿元资金净流入。
在资金的不断进场下,红利主题ETF的规模也在刷新。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4日,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基金份额为32.08亿份,较去年年底的2.3亿份,增加近13倍。
此外,工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华夏恒生中国内地企业高股息率ETF、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的年内份额均实现2倍以上的增长,华泰柏瑞红利低波动ETF、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华夏中证红利质量ETF均实现翻倍。
规模快速增长的背后,也有来自业绩的驱动。第一财经结合名称中带有“红利”或“股息”以及Wind红利分类,筛选出184只主题产品(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仅计算初始基金),有超过七成产品年内回报为正。
在65只年内回报超过10%的基金产品中,永赢股息优选A以28.58%的年内回报居前,工银红利优享A、前海开源股息率50强等产品今年以来的累计回报分别为25.79%、21.05%;中欧红利优享A、平安股息精选A等19只产品的业绩回报在15%至20%之间。
不过,也并非所有的红利产品均有所表现。在37只年内回报跌超1%的相关主题产品中,亏损最大的国联智选红利A已亏超16.99%,交银股息优化、浦银安盛红利精选A、中海分红增利等5只产品跌超10%。换言之,这类产品收尾业绩相差超过45个百分点。
回调不改配置逻辑
在股市震荡期间,以高分红、高股息为主的红利资产热度不减,各家公募机构积极布局相关产品。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17日,以基金成立日计算,今年以来共有35只名称中带有“红利”或“股息”的产品上新。
同时,还有11只相关主题基金正在排队发行。其中,来自南方基金、广发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的首批三只中证国新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在6月11日集体开启首发认购,成为继央企股东回报、央企科技引领、央企现代能源后,国新1+N指数体系又一央企主题ETF产品。
谈及公募机构持续发力红利策略产品的原因,华南一位基金市场部人士与记者交流时表示,红利策略被视为一种相对独立于牛熊市周期的长期投资策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是有吸引力的投资选择,投资者对这类产品的需求也会比较大。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红利主题投资已经持续火热了。“涨了这么多了,现在入场会不会追高?”“会不会‘高位站岗’”……近来也有部分投资者对这一主题心存疑虑。
“市场整体回撤或者波动较大时,红利低波表现较好,所以吸引到了投资者的关注。”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基金经理王紫菡对第一财经表示,红利低波策略在熊市情景下回撤更小,具备较好的防御属性;在某些市场环境下,也具有还不错的进攻属性。
王紫菡认为,当前市场风险偏好偏低、现金股利等确定性相对高的资产吸引力提升。当市场波动大、下跌的板块较多时,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下降,不那么看重股票能上涨多少了,反而会更看重股息收益,市场更偏好高分红的公司。
“其实简单讲,就是投资者在当前的环境中更愿意去追逐确定性。”王紫菡告诉第一财经,当前时点正处于长期利率下行、股票市场波动较大、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时期,政策面也利好大盘+高分红资产,红利低波资产吸引力就提高了。
另一方面,一位固收类基金经理在与第一财经交流时也表示,他在构建组合时也会关注红利类和高股息分红资产,为产品的防御性做准备。“高股息股票往往来自盈利稳定、现金流充裕的成熟企业,低利率环境下,这类资产能够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他说。
记者注意到,随着近期市场波动较大,红利相关指数也有所回调。对此招商基金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短期看,红利资产震荡整理甚至阶段回撤一定幅度,也属持续新高下的正常调整。中长期看,高股息概念长线配置逻辑仍在。
“国内外宏观环境上看,确定性仍较稀缺,红利资产配置风格上或持续占优。”在该人士看来,市场对于分子端预期仍相对谨慎,高盈利质量、稳定分红的红利资产就成为了市场相对收益的重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