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堵点亟待打通,绿色低碳探索如何“叫好又叫座”|记者观察
加快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离不开政策和资金支持,离不开健全的市场化机制,也离不开绿色低碳先进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示范引领。
国务院日前印发的《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倡导最佳节能技术和最佳节能实践”,积极培育重点用能产品设备、重点行业企业和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
第一财经记者近日在多地采访时了解到,尽管各地对于节能降碳高度重视,明确了具体措施和目标,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但总体看,节能降碳任务依然艰巨,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推广和系统解决方案的示范和应用上仍需加力。
四川成都的“空中菜园”
6月9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彭镇新安社区。一幢居民楼上的“空中菜园”引起第一财经记者的兴趣。
楼上,每一层阳台区域都建有多层水泥槽,里面种植了辣椒、西红柿、李子、桃子、无花果等各种蔬果。大楼的地下一层,有多个养鱼池,里面有上百条鲟鱼、虹鳟等鱼类。同时养鸡和猪,粪污及时抽走,无异味。
不远处,占地1000多亩的科研试验区里种植了水稻和黄瓜、南瓜等农作物,饲养了鸡、牛、羊等。半径5公里内的居民粪便、厨余垃圾,都能通过安装在厕所里的负压系统运送到这里的沼气站。粪污发酵后,每天产生300立方米沼气供居民家用。沼渣与粉碎后的园林和菜园垃圾混合,生产有机肥料,供蔬果基地使用。沼液进行净化处理。当地的农田不再使用化肥和农药。
这项集成被称为“三生永和循环系统”,由四川科道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实施。据该公司创始人兼总裁宋志远介绍,“三生永和循环系统”的“三生”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三个方面:
生产发展是指该系统将传统农业和养殖业搬到城市建筑的地下、墙面、空中、屋顶,实现“造地效应”,形成“空中生产”蔬果、地下工业化生产畜禽水产,将传统公园、小区等各类绿化融入农业、工业生产,实现生态环境的产业化、价值化。
“三生永和循环系统”让城市高楼变成“棵棵大树”。“这座小楼建筑面积只有300多平方米,却制造出了3500平方米的菜地。”宋志远说。
将农作物生产搬进大楼,会不会对建筑有特殊的要求?宋志远介绍,这幢楼采用隔音、隔热的新型建筑材料,比传统的墙体薄但强度更大。建筑、安装成本降低20%左右,使用面积增加15%至25%,建筑垃圾减少40%至50%。
四川科道农业公司展厅。图为创始人宋志远向参观者介绍“三生永和循环系统”。摄影/章轲
远远望去,这幢大楼就像是一道“翠绿幕墙”。宋志远说,如果越来越多的大楼变成这样,城市中的“水泥森林”就会变成“农业森林”。森林吸收二氧化碳,消除热岛效应,降低碳排放。据监测,这幢楼夏季室内温度要比普通楼低5摄氏度左右。“这一系统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宋志远说。
前不久,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在参观后说,“三生永和循环系统”打造了一个都市与乡村、建筑与农业、生态与休闲融合新模式,在乡村振兴、旧城改造、新城建设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场景。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会长朱黎阳表示,“三生永和循环系统”在节约土地、就地提供果蔬和食物、净化空气环境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特点。
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会长潘家华率调研组对该系统进行了专项调研。潘家华表示,这种楼宇不再是简单的居住楼宇,而是一种生产、休闲、艺术并包含社会多种功能的集合体,超出了传统、现行的都市农业、设施农业概念。这样一种共生、和谐的系统是当今社会所追求的。
6月9日,在对上述循环系统实地调研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个模式将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与城市生活生态相统筹,对多个循环链进行集成创新与协同增效,有新意。
“在国家建设循环体系及城市更新、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果创造经济性强的应用场景,这种模式大有可为。”常纪文说。
青海西宁的“零碳工厂”
在青藏高原上,这样的探索也同样在进行。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卫生陶瓷产量为1.86亿件。全国每年要开采高达3亿吨陶土矿。
传统陶瓷卫浴烧制过程需耗费大量煤炭、液化气、电力等能源,且需要1300℃的高温长时间烧制。由于废品率很高,使用后的产品不可回收,造成环境污染。据专家估算,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碳排放量每年约为1.4亿吨至2.0亿吨,占全国碳排放量总量1.5%至2.0%。该行业被列入“高污染、高排放、高能耗”之列。
这些年,青海西旺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西旺实业”)通过新材料、新工艺,对传统陶瓷产业进行了一场革命。西旺实业董事长池立群介绍,该企业利用青海省丰富的硅钙矿石资源,研制出了高硬度、耐腐蚀、可循环使用的新型复合材料——“昆仑晶石”。
池立群介绍,昆仑晶石在满足产品质量和使用要求的情况下,解决了传统陶瓷卫浴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行业通病。
在西旺实业生产车间,一位现场技术人员介绍,昆仑晶石实现了160℃至180℃的生产加工工艺,不需要高温烧制,无废品产生,产品硬度与陶瓷产品基本一致,但重量却只有同类陶瓷产品的一半,而且由于新材料的特殊性质,未来产品100%可回收。
西旺实业生产车间。摄影/章轲
池立群告诉记者,西旺实业前些年曾委托通用公证行(SGS)对其旗下的三款产品:台盆、小便器、坐便器进行温室气体排放评估和计算。同时用相同的计算方法学,对南方某著名陶瓷生产基地的同类产品做评估和计算。
以坐便器为例,南方某著名陶瓷生产基地生产的一个重35.5千克不包括配件的陶瓷坐便器,制造阶段能耗产生的碳排放为68.7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而西旺实业生产的一个重26.5千克不包括配件的非金属复合材料坐便器,制造阶段能耗产生的碳排放为21.81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也就是说,西旺实业生产的坐便器平均每千克温室气体排放量不及市场上同类产品排放量的一半。评估结果显示,西旺实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最低只有传统陶瓷卫浴企业生产过程的1/8,达到国际领先标准。
6月12日,在青海省西宁市生物科技产业园的一间会议室里,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专门组织了一场《碳中和可回收昆仑晶石卫生洁具制造工艺指南》团体标准审定会。
“这一团体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昆仑晶石卫生洁具的制造工艺,解决传统陶瓷卫浴行业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促进行业创新和发展,提升行业的整体水平。”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说。
专家审定意见认为,该标准内容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企业发展的“羁绊”
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跟许多科技创新型企业一样,上述企业的创新之路也充满着艰辛,诸多堵点、卡点成为企业发展的“羁绊”。
宋志远称,“空中菜园”确实很美好,但实施起来难度不小。“这幢大楼只是一个样板。旁边的一幢居民楼是自己亲戚的,花了20万元改造,只是试验性的。否则就是私搭乱建!”
“我们的目标是瞄准大城市,不是农村和近郊。”宋志远说。但在多位专家看来,“三生永和循环系统”模式在大城市中推广的难度不小。
“大范围推广还是值得研究的。”常纪文解释说,“三生永和循环系统”有自己的应用场景,比如在城乡结合部。农村到处都是土地,为何要在自家的阳台上种菜?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房价高、利用率高,不可能拿来种菜。另外,在楼底下养猪、养鸡也容易招致居民的反对。
另外,维护一个屋顶花园或阳台菜园需要投入时间和金钱,包括购买土壤、种子、工具和灌溉系统等。过多的水分可能会导致渗漏问题,影响下层住户或破坏建筑结构。如果植物或树木过度伸展到邻居的空间,还可能引起邻里纠纷。
有专家表示,城市建筑生活的循环系统通常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政策和社会层面的变革。从样板示范到大规模复制的过程中,初始投资成本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障碍。虽然长远来看循环系统可能会节省成本,但短期内可能需要较大的投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审批流程可能比较漫长和繁琐,这可能会延迟项目的实施。
陈勇、朱黎阳都认为,这一循环系统从样板示范到大规模复制和推广应用,存在诸多障碍,需要政府在多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节能降碳潜力巨大。摄影/章轲
宋志远表示,现行的一些政策和法规可能不支持或不适应循环系统的推广,需要相应的政策调整和法规创新来促进这种转变。他说,目前一些城市的相关政策规定正在改变,如北京市推进城市道路两侧中低层建筑阳台绿化、箱体绿化;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高质量加快推进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意见也提出,支持试点项目空中花园阳台的绿化部分不计入住宅建筑面积和容积率。
今年5月1日起实施的《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规划管理创新规定(2024)》提出,开展144平方米以上生态住宅建筑试点;鼓励新建建筑采用空中共享平台、生态阳台、屋顶绿化、底层架空绿化等多类型立体绿化;生态阳台不计入板户比,不计入容积率,不计入该套住宅产权建筑面积。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动建材行业节能降碳、建筑节能降碳行动,但打破固有的利益格局并不容易。”池立群称,许多绿色低碳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叫好不叫座”,甚至在招投标阶段就被拒之门外。“创新和研发之路漫长而又充满挑战。”他说。
6月9日,正在成都调研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技处原处长王清勤表示,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企业应抓紧绿色低碳、生态循环系统和相关产品的标准性研究,精确计算出各种效益的数据,提高运营的可行性和操作性,通过数字化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商业化。
上述《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严格执行建筑节能降碳强制性标准,强化绿色设计和施工管理,研发推广新型建材及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到202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材行业产能产量调控。到2025年底,水泥、陶瓷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
今年2月,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提出,在能源、工业、农业、建筑、交通等温室气体减排关键领域,推广一批先进适用、降碳效能显著的低碳技术,总结有利于低碳技术供需对接的先进经验做法,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转化示范案例,探索科学有效的低碳技术转化模式和推广路径。同时要求相关项目测算出年碳减排量、较行业平均水平的下降比例、碳减排单位成本以及项目的环境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