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 正文

关乎项目融资和开工,发改委力推新PPP项目信息系统

导读 为了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信息化监管手段必不可少。为此国家发改委在近期建立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以做好新PPP项目相关...

为了落实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信息化监管手段必不可少。为此国家发改委在近期建立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以做好新PPP项目相关信息统计,强化监督,确保新PPP项目规范运作。

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公开了《关于建立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去年2月份以来实施的新PPP项目必须在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填报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包括项目特许经营方案、特许经营者选择内容、项目建设实施内容等。

事实上,上述PPP信息系统已经在4月份上线。由于PPP新机制相关制度在近期相继明确,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方还在学习中,因此系统内填报的新PPP项目目前并不多。不过未来地方做新PPP项目将必须纳入PPP信息系统内,这关系到项目能否开工和融资等。

《通知》明确,国家发改委将把信息系统内各项目信息填报完备情况作为给予项目建设期政府投资支持、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通过投贷联动机制向金融机构推介的重要依据。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专业能力,对信息系统内项目依法依规提供融资支持。未在信息系统内的项目,不得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名义融资或办理前期手续。

PPP专家、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薛涛告诉第一财经,能否纳入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最关键的是新PPP项目(基本都会涉及基建)能否获取“开工证”。

国家发改委将组织专业力量对项目填报内容是否符合PPP新机制相关要求抽查复核,不合规项目将列入异常项目名单,并向社会公开,经清理整改仍不合规的项目将移出信息系统。

另外,新PPP项目特许经营方案审核通过、实施机构启动特许经营者选择程序后,将通过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开相关项目信息,便于社会公众对项目进行监督。

薛涛认为,新PPP项目信息对外公开等也是抓住了合规的可追溯的要害。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如果违反PPP新机制做相关项目,后期存在较大风险。预计未来市场上明确为“特许经营”范畴内的不合规PPP项目会明显减少。

PPP推广十年以来,此前项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建设、轻运营,异化为地方融资手段加剧财政未来支出责任,甚至一些项目明股实债形成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为了推动PPP项目规范发展,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将PPP模式范围缩窄至基于使用者付费特许经营模式。PPP回报机制也聚焦使用者付费,不因采用PPP模式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

此后为落实上述《指导意见》,发改委等出台一系列法规文件,目前基本搭建起PPP新机制制度体系,其中就包括上述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投融资处处长于淼近期公开表示,信息系统是规范实施PPP新机制的重要抓手,有三方面重要意义,一是有助于加强信息统计分析,跟踪研判PPP新机制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问题。二是有助于调动专业力量,通过项目复核确保项目符合PPP新机制要求。三是有助于加强社会公众监督,提升项目建设运营质效。

近日发改委再次向地方印发通知,要求各地尽快组织做好项目信息填报工作,必须完整准确填报,不得缺项漏项、虚假填报。发改委已建立PPP项目复核工作机制,复核中发现的违规项目将对外公开,并要求在3个月内完成整改,否则将不合规项目移出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