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动态/ 正文

湖北多部门联动服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排名跃升全国第三

导读 湖北多部门联动健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生态。近日,湖北印发《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下称22条措施),强...

湖北多部门联动健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生态。

近日,湖北印发《关于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下称“22条措施”),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监管等政策的系统联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在6日下午召开的解读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22条措施新闻发布会上,湖北省财政厅副厅长李经锋表示,科技型企业普遍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收益和轻资产的特点,导致科创领域融资的过程中有时会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22条措施”针对科技型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不同阶段的需求特点,通过调动创投、信贷、债券、保险等各类金融供给,搭建起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比如,围绕股权融资需求,明确100亿元楚天凤鸣科创天使母基金聚焦偏早期、初创期,扮演天使投资人角色;500亿元国资母资金则聚焦中后期、成熟期协同发力,针对不同阶段提供接力式服务,推动科技型企业孵化、生长和壮大发展。

“22条措施”强化财政、货币、产业、监管等政策的系统联动,构建政策叠加发力、主体协同联动的服务体系。比如,围绕解决贷款难、贷款贵问题,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贷款,首期200亿元,通过财政引导和金融跟进,对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科创主体的研发技改提供融资支持。同时,财政再叠加贴息1.5个百分点,最长2年。通过贴息、担保、风险补偿等多种财政金融政策的协同联动,放大政策红利。

在吸引创业投资机构集聚方面,“22条措施”对新设立或新迁入的创业投资机构,可根据实际投资成效对其管理机构最高奖励500万元。推动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数据平台与“鄂融通”等融资服务平台对接,将高校、科研机构、科创企业等科创主体与银行、基金、保险等金融机构有机联系起来,构建科技金融生态体系。

湖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张龙介绍,湖北正在构建融资方式更多元、覆盖更全面、成本更合理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今年1~4月,湖北全省直接融资2612.08亿元(不含地方政府债),同比增长10.1%。目前全省境内外上市公司182家,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银种子”企业1213家。

“我们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张龙说,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鄂融通”向金融机构推送3.9万户企业融资需求,融资金额7655.9亿元,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分别占54.6%和31.2%。一季度,科技金融领域签约5503户,履约1035亿元。

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吴骏介绍,湖北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培育计划,构建从“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科创企业梯次跃升链和配套服务链,推动科创企业快速发展。同时,湖北还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企业创新积分制工作,实现了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前景等方面的量化打分,帮助金融机构看清、看懂科创企业,激励银行机构“敢贷、愿贷”,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金融供给支持。

中国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副行长曾涛介绍,截至5月末,金融机构运用创新积分发放贷款345亿元,覆盖科技型企业4500余家,一季度湖北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金额28.3亿元,同比增长26.1%。

在一套组合拳的加持下,湖北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进一步完善。2023年,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4802.24亿元,较上年度增长59.8%,排名由全国第7跃升至全国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