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结的是(七情内伤)
大家好,我是小五,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七情内伤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气结的是,七情内伤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参考资料: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jichulilun/44-7-2.html 内伤病因,又称内伤,泛指因人的情志或行为不循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范围,直接伤及脏腑而发病的致病因素,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当等。
2、内伤病因系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为病。
3、由内伤病因所引起的疾病称之为内伤病。
4、内伤病因,是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的,因其病自内而外,非外邪所侵,故称内伤。
5、 一、七情 (一)七情的基本概念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正常的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
6、七情与人体脏腑功能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7、七情分属于五脏,以喜、怒、思、悲、恐为代表,就称为五志。
8、 七情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在正常的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
9、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10、因此,作为病因,七情是指过于强烈、持久或突然的情志变化,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的情志活动。
11、因七情而病称为因郁致病。
12、此外,由于某些慢性疾病,体内脏腑功能长期失调,引起人的精神情志异常,称为因病致郁。
13、七情还与机体本身的耐受、调节能力有关。
14、七情致病不同于六淫,六淫主要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人体,而七情则直接影响有关脏腑而发病。
15、七情不仅可以引起多种疾病的发生,而且对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它可促进病情的好转与恶化。
16、由于七情是造成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又称“内伤七情”。
17、 (二)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1.七情与脏腑的关系:人体的情志活动与脏腑有密切关系。
18、其基本规律是:心主喜,过喜则伤心;肝主怒,过怒则伤肝;脾主思,过思则伤脾;肺主悲、忧,过悲过忧则伤肺;肾主惊、恐,过惊过恐则伤肾。
19、这说明脏腑病变可出现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情绪反应过度又可损相关之脏腑。
20、七情生于五脏又伤五脏的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中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1、 2.七情与气血的关系:气和血是构成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两大基本物质。
22、气对人体脏腑具有温煦推动作用,血对人体脏腑则具有濡养作用。
23、气血是人体精神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情志活动与气血有密切关系。
24、脏腑气血的变化,也会影响情志的变化。
25、故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26、”脏腑的生理活动必须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而精神情志活动又是脏腑生理功能活动的表现,所以人体情志活动与人体脏腑气血关系密切。
27、 (三)七情的致病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七情属于精神性致病因素,其发病必与明显的精神刺激有关。
28、在整个病程中,情绪的改变可使病情发生明显的变化。
29、如癫病多由情志所伤,忧郁伤肝,肝气郁结,损伤于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痰气上逆,迷蒙心神,不能自主而成。
30、狂病多由恼怒悲愤,伤及肝胆,不得宣泄,郁而化火,煎熬津液,结为痰火,痰火上扰,蒙蔽心窍,神志逆乱而发。
31、可见精神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2、 2.直接伤及脏腑:七情过激可影响脏腑之活动而产生病理变化。
33、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34、如喜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则精神失常等。
35、七情过激虽可伤及五脏,但与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36、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集中的表现,又必须接受心的统一主宰,心神受损必涉及其他脏腑。
37、肝失疏泄,气机紊乱又是情志疾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38、 心主血而藏神;肝藏血而主疏泄;脾主运化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气血生化之源。
39、故情志所伤为害,以心、肝、脾三脏和气血失调为多见。
40、如过度惊喜损伤心脏,可导致心神不安而心悸、失眠、烦躁、惊慌不安、神志恍惚,甚至精神失常,出现哭笑无常、言语不休、狂躁妄动等症。
41、郁怒不解则伤肝,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出现胁肋胀痛、性情急躁、善太息,或咽中似有物梗阻,或因气滞血瘀而致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症瘕等。
42、或因暴怒引起肝气上逆,损及血脉,血随气逆,发生大呕血或晕厥。
43、若思虑过度,损伤于脾,使脾失健运,出现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
44、七情所伤,心、肝、脾功能失调,可单独发病,也常相互影响,相兼为害,如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郁怒不解、肝脾不调等等。
45、 此外,喜、怒、忧、思、恐等情志活动失调,能够引起脏腑气机紊乱,郁而化火,出现烦躁、易怒、失眠、面赤、口苦,以及吐血、衄血等属于火的表现,称之为“五志化火”。
46、情志失调又可导致“六郁”为病,即气郁而湿滞,湿滞而成热,热郁而生痰,痰滞而血不行,血滞而食不化。
47、换言之,由气郁可致血郁、痰郁、湿郁、食郁为病。
48、 3.影响脏腑气机:“百病皆生于气”。
49、喜、怒、忧、思、悲、恐、惊,称为七气,即七情。
50、七情之外,加之以寒热,称为九气。
51、气贵冲和,运行不息,升降有常。
52、气出入有序,升降有常,周流一身,循环无端,而无病。
53、若七情变化,五志过极而发,则气机失调,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
54、 七情致郁,或为气不周流而郁滞,或为升降失常而逆乱。
55、七情不舒,气机郁结,气滞而血瘀,气郁而聚湿生痰,化火伤阴。
56、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变病多端。
57、 七情损伤,使脏腑气机紊乱,血行失常,阴阳失调。
58、不同的情志变化,其气机逆乱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59、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60、 怒则气上:气上,气机上逆之意。
61、怒为肝之志。
62、凡遇事愤懑或事不遂意而产生一时性的激怒,一般不会致病。
63、但如暴怒,则反伤肝,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为病。
64、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可见头晕头痛、面赤耳鸣,甚者呕血或昏厥。
65、肝气横逆,亦可犯脾而致腹胀、飧泄。
66、飧泄又名水谷利,大便呈完谷不化样。
67、若克胃则可出现呃逆、呕吐等。
68、由于肝肾同源,怒不仅伤肝,还能伤肾。
69、肾伤精衰,则现恐惧、健忘、腰脊软等症。
70、肝为五脏之贼,故肝气疏泄失常可影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而导致多种病变。
71、 喜则气缓:气缓,心气弛缓之意。
72、喜为心之志。
73、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74、在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
75、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
76、暴喜伤心,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甚至狂乱等。
77、 悲则气消:气消,肺气消耗之意。
78、悲忧为肺之志。
79、悲,是伤感而哀痛的一种情志表现。
80、悲哀太过,往往通过耗伤肺气而涉及到心、肝、脾等多脏的病变。
81、如耗伤肺气,使气弱消减,意志消沉。
82、可见气短胸闷、精神萎靡不振和懒惰等。
83、 悲忧伤肝,肝伤则精神错乱,甚至筋脉挛急、胁肋不舒等。
84、悲哀过度,还可使心气内伤,而致心悸、精神恍惚等。
85、悲忧伤脾则三焦气机滞塞,运化无权,可现脘腹胀满、四肢痿弱等。
86、 思则气结:气结,脾气郁结之意。
87、思为脾之志,思考本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若思虑太过,则可导致气结于中,脾气郁结,中焦气滞,水谷不化,而见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甚至肌肉消瘦等。
88、思发于脾而成于心,思虑太过,不但伤脾,也可伤心血,使心血虚弱,神失所养,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
89、 恐则气下:气下,精气下陷之意。
90、恐为肾之志。
91、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作用。
92、长期恐惧或突然意外惊恐,皆能导致肾气受损,所谓恐伤肾。
93、过于恐怖,则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可见二便失禁、精遗骨痿等症。
94、恐惧伤肾,精气不能上奉,则心肺失其濡养,水火升降不交,可见胸满腹胀、心神不安、夜不能寐等症。
95、 惊则气乱:气乱是指心气紊乱。
96、心主血,藏神,大惊则心气紊乱,气血失调,出现心悸、失眠、心烦、气短,甚则精神错乱等症状。
97、 惊与恐不同,自知者为恐,不知者为惊。
98、惊能动心,亦可损伤肝胆,使心胆乱,而致神志昏乱,或影响胎儿,造成先天性癫痫。
99、 4.情志波动,可致病情改变:异常情志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迅速恶化,如眩晕患者,因阴虚阳亢,肝阳偏亢,若遇恼怒,可使肝阳暴张,气血并走于上,出现眩晕欲仆,甚则突然昏仆不语、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发为中风。
100、 总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
101、情志活动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而人的各种精神刺激只有通过有关脏腑的机能,才能反映情志的变化。
102、故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103、”情志为病,内伤五脏,主要是使五脏气机失常、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而致病的。
104、至于所伤何脏,有常有变。
105、七情生于五脏,又各伤对应之脏,如喜伤心、怒伤肝、恐伤肾……,此其常。
106、但有时一种情志变化也能伤及几脏,如悲可伤肺、伤肝等,几种情志又同伤一脏,如喜、惊均可伤心,此其变。
107、临床应根据具体的表现,作具体分析,不能机械地对待。
108、 二、饮食失宜。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