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是怎么回事 韩春雨事件完整整理
引发质疑的“韩春雨事件”,近日波澜再起。不仅国际科学界要求韩春雨公布全部原始数据,以表明其公式成立,又有13位科学家呼吁对韩春雨的研究真实性启动调查。
研究人员获得“诺奖级”的研究成果,在基因编辑技术上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是大家的共同期待。今年5月,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生物技术》上发表NgAgo基因编辑技术论文,韩春雨一夜蹿红。在简陋的条件里,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做出了世界瞩目的研究成果,本是对科学界极大的鼓舞。然而,众多重复实验结果失败引发越来越多的质疑,在风口浪尖之上,韩春雨仅回应“别人重复不了,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这可能远远不够。按照惯例,论文一旦刊发,就意味着研究人员有义务分享能让实验顺利进行的信息,帮助更多同行重复成功,才能建立起个人声誉。
面对公众关切,相关单位不能袖手旁观,尤其是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如果说某些关键的实验数据不便公开,那么河北科技大学完全可以进行不公开的内部调查。客观公正的调查,是回应社会质疑、证明清白的最好办法。
对科学界来说,这是事关荣誉之战。此前,对高影响因子论文的盲目崇拜,已经产生了不少负面效应。科研造假丑闻不时爆出,已经让科学界面临更多的质疑。这不仅玷污了科研人员的公信力,还有损国家形象。“韩春雨事件”起初引发了针对科研经费主要向一流大学倾斜以及高校职称和晋升制度合理性的探讨,如今又出现了造假质疑和打压同行的说法。如此演绎下去,科学界还如何赢得公众信任和国际认可?
韩春雨所任职的河北科技大学也不能再沉默。作为大学,对于教师的学术成果本来就有评价监督之责。更不要说,韩春雨的相关研究就是在河北科技大学资助下完成的——据媒体报道,韩春雨在2007年作为杰出引进人才获得了河北科技大学第一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2011年再次获得学科建设项目重点资助。
大学拿纳税人的钱支持学术研究,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当这样的研究被卷入争议,受到大量质疑时,作为大学有责任展开调查,给公众一个交代。
这样的工作并不复杂,如果韩春雨的一些实验原始数据不方便公开,那么河北科技大学完全可以进行不公开的调查核实,甚至在大学方面的主导下,邀请权威学者参与,重做实验未必不可。如果说韩春雨公开重复实验成功的科学家可能会打扰到这些人的生活,那么由大学出面展开核实并公布结论,更为妥当。
遗憾的是,早在今年8月初,河北科大曾回应媒体称,在一个月之内韩春雨将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但一直没有下文。相反,外界纷纷质疑之下,韩春雨的项目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入选河北“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项目”,投资上亿的河北科大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项目启动,这些都显示出河北科大对舆论的无视和对韩春雨的铁腕支持。
以沉默面对学术争议,这是对学术公信的巨大伤害。处理学术争议,学术共同体治理机制不可缺席。河北科大唯有依照学术管理规则尽快启动学术调查,方能平息争议。只要相关调查一日不启动,韩春雨就将一日背负着“造假嫌疑人”的身份。真相,它事关大学的声誉,事关学术的尊严,河北科大不可不慎!
无视争议或是争议面前无作为,是对公众权益的损害,更是对有限公共资源的浪费。因此,严肃调查事件始末,是对公众最好的交代,也是维护科学界的公平和正义。